三一三十一
徐汝清
民办教师印敬祖和翠荷结婚后,接着生了三个男孩,最后又生了个小女孩。他俩企盼着孩子们牢记他们的艰苦岁月,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因此为四个孩子起名叫印志学、印志会、印志感、印志恩。 翠荷原来在一个镇办单位上班,为了服侍好孩子,她自动辞了职,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不分昼夜搞副业。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夫妻俩心里乐开了花。印敬祖更是忙里偷闲辅助他们学文化。“要得出人头,就在书中求”成了他们夫妻俩督促孩子们努力学习的口头禅。 四个孩子都比较聪明,加上夫妻俩的关怀备至,中学毕业以后,都考取了中等专业学校。三个儿子毕业后,老印四出奔走,想办法,拉关系,加上请客送礼,把他们一个个地安排到县城的事业单位工作。为了三个儿子,他的老面子已卖干净了。女儿志恩分到乡下信用社。 在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四个孩子都结婚成了家。之后,翠荷就轮着帮助他们四家带小孩。印敬祖认真执教,一丝不苟,在那狭小的老屋里,自己烧自己吃,自己洗自己浆。 直到外孙女进入了幼儿园,印敬祖夫妇俩似乎才松了一口气。他们想,往后的日子,老俩口可以朝夕相伴,享受晚年了。可是,由于长时期的过度疲劳,翠荷累垮了身体,病逝了。印敬祖哭哭啼啼,兀守着空巢。 老印把所有的兴趣都投入到收藏上。他不但自己习字画画,还想方设法收集清代以来的名人字画,收集建国以来的邮票。遇有精品 ,他总是不惜金钱去购买。平素里,他拿这些藏品反复的欣赏品味。多一份藏品 ,他就添一份快乐。朋友来了,他就把藏品展现给友人们看,讲得津津有味,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不料,印敬祖刚过67岁生日,就患了中风症。他每天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买菜烧饭,善良的邻居们给他必要的帮助,他的弟弟印敬富总是忙里偷闲常来探望。女儿志恩,自从她母亲去世以后,每个星期天都从乡下赶来,帮助他洗衣洗被打扫卫生,给老父亲带来可口的菜肴。印敬祖得了中风病以后,志恩来得更勤,嘘寒问暖,搀扶他到医院治疗。可是,在老印的小屋里,却很难见到三个儿子的身影。 那一天,印敬祖突然晕倒,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时年69岁。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收藏品……字画、邮票……一定……要珍惜……” 印敬富义不容辞地赶来主持大哥的葬礼。他征求侄男侄女的意见,对他们父亲的安葬规模按什么进行,高档、中档、低档?大儿子印志学首先开了腔:“低档!能节约一分钱好一分钱!”“老父亲身前嘱咐过我们:他的丧事一切要从简嘛!”二儿子印志会、三儿子印志感异口同声。印敬祖的遗体火化前夕,女儿志恩看中了两千元的那种骨灰盒,叔父也赞成,可是三个儿子坚决不同意;“骨灰盒不能超过500元!” 印敬祖安葬以后,遗产分配更引起了风波。叔父说:“我哥哥的遗产,你们兄妹四个分,究竟怎么分,你们提提想法。”三个儿子都面无表情,一个不吱声。早已哭哑了嗓子的女儿,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女婿代表她表了态:“老父亲的遗产,我俩早已商量好,我们什么都不要!” 妹婿话音刚落,大儿子志学随即开了腔:“遗产分配,妹妹妹婿自动弃权,很好!我们弟兄三个平均分——三一三十一!”老二、老三都满心欢喜。于是,弟兄三人翻箱倒柜,终于翻出父亲的存款单共三万元,每人分得一万元。二儿子说:“老屋虽小,但是如今房价昂贵,值十几万元呢!”叔父说:“这地段都是矮小平房,眼看看就要拆迁,拆迁费高着呢!等等再说吧。”老大急急地说:“不能拖,不能拖!早点把老屋卖掉,把钱分了好!”老二老三都连连点头,兄弟三个人恨不得一下子把老屋变成钱。“那你们就到房产中介去登记卖房吧。”说完,叔父就起身欲走,志感一把拉住他:“我父亲的收藏品更是价值连城,请老叔子帮我们分了吧。”印敬富愣了一下,说:“这些收藏品,你父亲花了好多心血,我看最好赠送给展览馆,奉献给社会。”弟兄三坚决反对。 印敬富摆摆手告辞了。妹妹妹婿也回家了。对于老父亲收藏品如何分,弟兄三争执不休,有人主张把它全部卖掉,卖出钱来,平均分,有人提议把收藏品折成多少钱,哪家要,就拿出三分之二的钱来,给另外两家。争论来,争论去,意见不统一。最后确定:把所有收藏品分成三等份,三家分。但是忽然又争执起来:“尽管搭配,仍有高低!”“不是他占便宜,就是你吃亏!”“……”老大挥着手,拉大嗓门喊道:“请你们不要再吵来!先分成三份,然后:抓阄!” 不少人为此感到十分惋惜,一系列清代以来的名人字画,一整套建国以来的纪念邮票分成三瓣,失却了应有的价值和光彩,更违背了收藏者的心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