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型小说名义
何开文
微型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一样,以继承我国文学传统的一种样式而存在。她以其独特风格而独树一帜,迅速圈起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并日趋根深叶茂。
在全国微型小说这座繁茂的百花园中,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应该说可圈可点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宝应就有多名文学作者涉猎微型小说创作。20多年来,他们的微型小说作品陆续见诸于《人民文学》、《青春阅读》、《雨花》、《青春》、《微型世界》、《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短小说》、《金山》和《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文学》、《宝应日报》、《宝应文学》等数十种报刊杂志上。
1996年中期,宝应县文联、作协就已在全国县级率先编辑出版了《宝应微型小说作者群作品选》,收录了30多位作者的50多篇作品。
2002年4月宝应县文联推出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专集,收录了50多位作者的90多篇作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2002年5月组织举行首发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微型小说界堪称“全国县级文联组织出版微型小说作家群体专集第一家”,为“首创”。
2003年6月,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镇江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月刊《金山》杂志以“宝应微型小说军团风采”栏目集中推出了何开文、范学望、徐少奎、刘金钟4位微型小说作者,刊发20篇微型小说作品。
2004年初,为了更好地“创建宝应文艺品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宝应县文联、作协成立了宝应县微型小说学会。
2008年1月,宝应县微型小说学会创办了《宝应微型小说》刊物,并领衔主编《扬州微型小说22家》专著。其中,《扬州微型小说22家》中的作者,宝应就有10人之多,他们分别是何开文、范学望、徐少奎、刘世昌、刘长海、徐汝清、蔡宜久、高俊、刘金钟、周雨亭、吴永煜、欧必林、吴立春。
2008年7月23日下午,在中国·宝应荷藕节到来前夕,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授予宝应县“中国微型小说之乡”这一全国首个文艺品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凌鼎年先生等来宝授牌。在授牌仪式上,还举行了《扬州微型小说22家》首发式。凌鼎年先生说,他多年来一直对微型小说作家群体的现象颇为关注,《扬州微型小说22家》中,宝应就有14家,如此多的作家群体代表了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实力与水平。被授予“中国微型小说之乡”,宝应当之无愧。希望宝应在全国微型小说这座繁茂的百花园中,不断出新品、出新人,让宝应微型小说创作结出累累硕果,叫响“中国微型小说之乡”文艺品牌,以提高宝应在外界的知名度。
2009年8月30日,宝应迎来了又一盛世: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在宝应隆重成立。来自于省内外的60多名作家汇聚“中国微型小说之乡”宝应,见证了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成立仪式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江苏省的微型小说创作有着作家多、作品多、读者多的优势,从文化基础建设方面最能展示江苏文学风貌,江苏的微型小说创作与发展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坛微型小说的总体水平,在世界华文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立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旨在进一步展示江苏江苏微型小说的创作成果,探究江苏微型小说的发展轨迹,总结江苏文学繁荣的规律,促进全省微型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乃至对全国微型小说的繁荣与发展,推进江苏文化大省建设。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在宝应隆重举行成立仪式,这既是对宝应“中国微型小说之乡”的一次宣传推介,也是对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工作的一次肯定。
2010年7月19日下午,江苏省微型小说(宝应)创作基地授牌仪式暨全省微型小说笔会在宝应县新华书店举行。来自全省及该县的40余名微型小说作家、会员参加活动。省微型小说学会名誉会长凌焕新和省微型小说学会会长凌鼎年出席活动并向宝应县微型小说协会主席范学望授予“江苏省微型小说(宝应)创作基地”。
2010年7月19日下午,江苏省微型小说(宝应)创作基地授牌仪式暨全省微型小说笔会在宝应县新华书店举行。来自全省及该县的40余名微型小说作家、会员参加活动。省微型小说学会名誉会长凌焕新和省微型小说学会会长凌鼎年出席活动并向宝应县微型小说协会主席范学望授予“江苏省微型小说(宝应)创作基地”。
2010年8月31日,宝应县文联作家协会和微型小说学会为进一步繁荣我县微型小说创作,在宝应金欧宾馆举办了梁邦华微型小说作品讨论会。梁邦华,自幼酷爱文学,虽经坎坷,但追求文学的理想并没有放弃。近年来,他先后在新浪网、新华网、小说阅读网、扬州晚报博客网和《扬子晚报》、《宝应日讯》等媒体经常发表人生之感悟等文学作品,深得读者喜爱。
讨论会上,与会人员对梁邦华创作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他的作品生活底蕴丰厚,富有真情实感,乡土气息浓郁,在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更是给读者以较多乡村作品和较强鲜活的视觉冲击力。
2010年10月,何开文微型荒诞小说集《梦笔生花》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微型荒诞小说集《梦笔生花》辟有“梦笔生花”、“幻想天空”、“无中生有”、“志怪讽刺”、“拍案惊奇”五辑,收录了64篇微型荒诞小说作品。该小说集中约三分之一的作品主要源于睡梦中的情节。这部小说集或借助于科幻,或借助于魔怪,或借助于梦境,通过在梦境里寻求真谛,从惊奇中让人启迪,以荒诞式寓意人生。
2011年1月8日,扬州市文联、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在琼花观举行何开文微型荒诞小说集《梦笔生花》首发式。来自市内外的作家、学者参加了首发式。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部小说集从外至内,都透着一股作者关注民生、怀想社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怀,一篇篇千余字的短文,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之余,更能给人以教益和启迪。
“生活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唯一源泉,但文学作品纯不能停留在‘记录生活’的层面上,而是在写实中批判、在批判中感悟、在感悟中引领。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于荒诞,因为微型小说太小,不可能宏大叙事,自然只能从社会生活中抠出一些微小的荒诞的细节来叙写。”借助虚拟的梦境、幻想的情节,能更好地与社会现实结合,述社会和人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何开文的作品可以用‘诗谐互现,文质皆佳’来概括。”市文联主席曹永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何开文将把自己思索的触角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注的是各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怪相。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光怪离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得非常好。
与此同时,宝应县文联、作协还十分注重发现培养微型小说新人新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何开文陆续推出微型小说集《青苹果》、《嫩藕枝》、《红辣椒》、《延缓生命》、《梦笔生花》。范学望陆续推出微型小说集《太阳》、《细无声》、《掌声》。徐树建先后出版了微型小说(故事)集《独眼仙传奇》、《老爷子的三个嘱咐》。高俊在《雷池文化》、《微篇文学》等报刊上推出微型小说作品专版,总量达20多篇。何开文、范学望联合推出微型小说集《同好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03年8月。此外,刘世昌的《宝应风采》、张元顺的《搏击声声》、徐汝清的《情系荷乡》、蔡宜久的《荷荡晴雨》、王艳丽的《荷乡新月》等综合文集中也收入多篇微型小说作品。刘长海、刘金钟、周雨亭、吴永煜、欧必林、吴立春、陈兆祥、祁长忠、范敬贵、沈永斌、刘延龙、龚世豪、于琳、潘联成、梁邦华、冷庆文、汪翔翔等微型小说作者的作品,或被入选《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等有关专集,或在《扬州晚报》、《宝应文学》等报刊发表;何开文、范学望、徐汝清还陆续被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吸收为会员。
2012年8月18日,全国微型小说研讨会暨《宝应微型小说25家》首发式在宝应县举行。研讨会上,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郏宗培,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顾问张文宝,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江苏微型小说》杂志主编凌鼎年和《微型小说月报》杂志社执行主编、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腾刚以及南京中山文学院院长、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顾问陈德民等到会,对宝应微型小说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来自全国各地的微型小说作家就微型小说的创作进行了研讨,同时见证了《宝应微型小说25家》首发式。宝应县副县长杨洪国出席这一活动,对全国微型小说研讨会暨《宝应微型小说25家》首发式的举行表示祝贺,对宝应文化底蕴作了全面介绍,并要求该县微型小说作家要紧跟时代潮流,要把思想、目光聚焦到世界的眼光、全国的眼光,深刻了解当今时代发生的变革;要把握当代人们的思想脉搏,把心灵震撼作为最高境界,努力创作出一批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心灵深处的文艺作品;要走出宝应、跳出发展,多学习,多交流,致力于发展宝应的文艺品牌,为宝应文化强县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微型小说存气韵,千字文中见精神。”21世纪将是微型小说大显身手的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微型小说以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独特优势,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
我们对宝应微型小说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