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社会和谐

2013-4-20 08:33|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947| 评论: 0|来自: 今日宝应网

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社会和谐

——关于宝应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何开文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宝应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宝应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宝应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演艺娱乐业、工艺美术业、传媒广告业、文化旅游业、图书音像业初具规模,教玩具、水晶玻璃工艺品、乱针锈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县有文化企业近800家,其中民营经济占总数的85%以上。初步统计,至去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0%,占GDP3.5%

1、娱乐服务业迅猛发展。全县文化娱乐服务市场经营种类逐步增多,城乡共有各类娱乐服务场所150多家。在整个文化娱乐服务业中,游戏、网吧和娱乐业市场体量变化较大,不少民资注入其中,经营店面规模大、档次高。游戏室和网吧的利润在娱乐业中较高,达到50%

    2、文化艺术业繁荣兴盛。今年以来,实施“三个一”精品工程,即拍摄一部电影,与华艺明威公司等联合摄制电影《柳堡的女人们》;出版一本书,编撰宝应历史文化专著《千年古邑宝应》;创作一首歌曲,由著名作曲家王亚伦作曲《新时期宝应精神之歌》,在全县传唱。制作一着MTV歌曲,《你和百姓心连心》作为向建党90周年献礼。每月举办一场“和谐社区大家乐”广场文艺演出,组织开展县十二届运动会,发挥镇文联作用,实施文化活动“一镇一品”,组织群众文艺节目调演,举办荷藕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和社区艺术节。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14个镇全部建成省达标文化站和镇体育健身中心,村村建成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点。提升县博物馆展示服务,维修改造县图书馆、体育场和宝淮剧场,建成宝应县青少年宫。

3、文化旅游业稳步推进。目前,在全县形成了以荷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东西两翼的观光度假区,可供开放的旅游景点20多处,其中荷园、白鹿岛生态园成为我县文化旅游的亮点,拥有国家三A级旅游景点的品牌。近两年来,不断筹措资金改善旅游业的发展,县镇两级累计投入旅游景点的资金近亿元。去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51.6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拉动消费4.8亿元,同比增长17.2%;荷园、生态园两景点营业收入近千万元,接待游客分别为6.82万人次和20.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0%15.2%。去年“十一”黄金周,我县旅游接待游客9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收入9000万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主要景点白鹿岛就接待游客3.25万人次。

4、传媒广告业进展明显全县主流纸质媒体《宝应日讯》现为周五刊,日发行1万份。县电台开办1个频率节目,全天播音近10个小时,电视台拥有新闻综合和生活资讯两个频道,全天播出36个小时,拥有11个自办节目,城乡有线电视入户数近19.5万户,入户率85%。今年以来,广电、报社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新增有线电视用户9000户。积极推进数字电视整转,今年上半年整转2万户,互动率列全省前茅。新兴的广告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县有广告经营公司(包括文化策划、创意公司)15家。

    5、图书印刷销售稳中有增近年来,通过引进、招商,先后有3家千万元包装装璜类印刷厂落户宝应。目前全县30多家出版、印刷相关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全县图书销售与租赁店近50家,目前已实现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新华书店收入3500多万元。

    6、特色工艺品生产蓬勃发展教玩具、水晶玻璃工艺品、乱针绣三大特色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少产品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三大特色产业在全县共有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2.3万人,今年以来,特色产业已完成产值25亿元。其中,全县水晶玻璃企业200多家,加工点近千个,从业人员1.3万多人,已完成产值15多亿元;文体教玩具私营企业近150家,规模企业10家(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8000人,产品品种上千种,已完成产值9亿多元,占全国销售市场的37%;乱针绣行业现有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已完成销售0.8亿多元。目前,特色文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曹甸教玩具研发中心已经揭牌运行,鲁垛的乱针锈工业园区正在加快实施。

    二、全县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宝应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传统文化产业是占主要部分,创意文化产业还处于自发、萌芽状态,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他产业相提并论,更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目前,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综合竞争力。总体上来说,目前全县的文化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有不少文化产业只是存在而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科技含量少,生产技术层次低,竞争力差,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整合,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

2、缺乏整体的、具有前瞻性的文化产业规划。我县对文化产业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对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如何定位及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规律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导致文化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文化产业投入的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投融资体制和政策性因素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加之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对文化部门的投入经费不足。同时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与发展文化产业和扩大文化市场所需要的资本扩张能力不相适应。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不到位、不配套,影响着社会投资者办文化的积极性。

    4、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批懂管理、善经营又具有文化专业特长的文化产业队伍。目前我县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营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5、各类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生态资源、红色资源等资源的开发,但在深度挖掘、大规模投入还处于初步,加上宣传力度还不够,我县各类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合理利用。

三、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目前,我县发展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省、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把发展繁荣文化产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县文化产业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率,并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县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近几年,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多种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新型的、创意文化得到社会重视,这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第四,具有特色的资源优势。我县有丰富的历史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实现全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据此,选择文化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切合实际的。按照这一要求,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确定了一个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八个一”总体思路,成立一个协调发展文化产业的组织机构,制定一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筹集一笔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培植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竞争主体,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建立一个全新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力求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争取用5-10年的时间,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是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宝应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古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要从体验差异、错位发展的特性,深度挖掘资源文化内涵,培育和展示“荷乡温情、古邑风情、生态风情和红色豪情”四种水乡风情。重点打造射阳湖旅游景区、古城旅游景区和宝应湖旅游景区三大旅游区域,努力争创品牌,逐步实现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以射阳湖镇为轴心,以打造荷文化和温泉文化为龙头,以弘扬红色文化和古文化为依托,加快苏中革命纪念馆建设,加快射阳故郡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加快民俗文化的立体展示,融生态观光、休闲保健、农家体验、红色之旅、古镇探幽为一炉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以南北大街为轴心,以打造运河风光带和重建泰山殿为龙头,以修复重要古遗迹、古街巷、古河道为依托,加快恢复古城核心区域的主要格局,建成明清风貌依旧、古韵遗风犹存、老街旧巷故道、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文化旅游区;以白鹿岛生态园为轴心,以打造宝应湖湿地文化为龙头,以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快白鹿岛生态园的功能完善,加快农业观光园的文化包装,加快“农家乐”项目的示范引导,建成具有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体验、湖鲜美食、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生态旅游区。

二是突出发展三大特色产业。以集群式发展思路和产业升级、产品系列拓展为指导思想,加快发展鲁垛乱针刺锈、曹甸教玩具和水晶(玻璃)工艺品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要通过对特色产业的整合,成立行业协会,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研发设计、统一生产安排、统一市场运作,建立特色文化产品艺术馆和集散地、培训配套区和集中销售区,形成整体对外的文化产业大宣传、大销售、大展示格局。

    三是繁荣发展文化服务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包括演出、歌舞娱乐场所、健身休闲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其它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根据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按照市场供需规律,广泛开展各类有偿文化服务;二要积极引进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项目和设施,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三要加强规划、协调发展艺术产业,着重抓好宝应书法艺术、微型小说创作、淮剧演出等各具特色和优势的艺术门类发展,从总体上增强艺术产业发展计划、活力和后劲;四要加快数字电视、数字影院,以及创意文化的发展。

四、宝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和对策

一是制订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规划。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首先要搞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明确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开展文化产业对外招商,引进新型文化产业项目、资金和人才,搞好跨区域合作与联合。

    二是加大文化产业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产业形态,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人力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加速文化产业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如创意文化人才的引进、特色产业文化的定级培训等等。此外还要重点培养既懂文化又懂市场、既懂产业又懂法律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重视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筹建文化产业园区,能有力的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成为宝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推进器。“文化园区”是生产、展示和交易文化艺术产品和提供文化艺术服务的特定区域。在鲁垛镇设立“盛世锦绣文化产业园”,对进园企业提供扶持政策和优惠税收,使相关企业主动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是积极打造支柱文化产业。通过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着力引导现阶段涌现出来的优势企业,精心选择扶持培育文化产业优势企业和产业品牌,鼓励这些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创新、外向开拓,壮大企业规模,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这些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

五是建立文化产业多元投入的氛围。一是降低文化产业市场准入“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并向积极上争取引导资金、扶持资金和杠杆资金;三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县内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