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清明时节

2013-1-9 10:12|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791| 评论: 0|原作者: 梁鼎成|来自: 今日宝应网

清明时节

□ 梁鼎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这样的风这样的雨相期而至之时,清明就要到了。

从古到今,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都被当作弘扬孝道的日子。在前后20天的节期中,家家都扶老携幼前往乡野祭扫祖坟。那些旅外游子也要赶回家乡,有的甚至远渡重洋返转故里。多年未归的人们,祭祖时感情更加深沉炽热。他们在墓前长跪不起,有的甚至像投进亲娘怀抱的娃娃一样痛哭流涕,任泪水打湿膝前的泥土。古人诗云:听风听雨过清明。那风那雨当是人们孝心化作的哭声和泪水吧!

宝应城乡有“早清明,晚过冬,七月半的亡灵等不到中”的说法。清明这天家家都会早起,开门第一件事是烧纸,让先人早点收“钱”,好玩个痛快。祭祀的午宴自然也是越早越好。菜肴很丰盛,满满溜溜八大碗,其中不能缺少沱粉、豆腐、百页和青菜。因为这些素菜和荤菜搭配,在做到省俭的同时,也把“守祖宗清白二字”、“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古训和吉语寓于其中了。

清明时节的日历,并非每页都被风雨打湿。天气放晴,人们便结伴去郊野踏青远足,领略春回大地的万千气象。刘中柱在《宝应名胜纪略》中说:“(松)岗下临河……其流纡回不迫,松影入波,波滢松动,游人踏青者争据其地。”人群中有“锦衣绣履”的贵客,有“一樽一榼数主一仆”的贫士,有“酒数行而吟声发”的骚人,有“雕鞍宝马弓如满月”的武士,还有“肴丰醪浊南北杂音”的市贾。他们“坐者未终,行者夏至,虞渊日坠而散,林木有叹声。”此时,久居深闺的女子也不甘寂寞,“近清明节,绅士家妇女不舆而舟,络绎以出,丽妆艳质,照映春波,风送衣香达诸天半,连数日不休。”这些文字,生动地录下明清时期邑人春游之景,读来如临其境。

放风筝,无论贫富长幼都十分喜爱。好多是祖孙相携举家同往。那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纸鸢迎风而起。远远近近各展其技,高高低低齐现丰采,把晴空闹腾得霞舞云飞流光溢彩,更有声声筝鸣似阵阵仙乐自九霄悠悠飘下,恍若天女散花一般的奇幻世界。在男人们一线相牵心系云天之时,女子则拎着竹篮,俯身在田头挑荠菜、采蒌蒿、拔小蒜、摘枸杞头。纤纤玉指在点点翠芽间舞动,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传扬着采撷的乐趣。她们或三五成群奔向水边,折下一枝枝细长的柳条,把芽儿连皮抹到梢端聚成花朵,别于纽扣,插入鬓发,让新绿装点自己的容颜。也有大姑娘羞于如此,于是“清明不戴柳,死掉变黄狗”的童谣喊成一条声。善意的笑骂便很快让春光飞上她们的发辫。跟着嬉闹的男孩都盘个柳圈罩在头顶,好像如今影视剧中的侦察兵。柳枝为枪,柳条作鞭,爆发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春游归来,人人都带回一束翠柳,让春色染绿自家的门檐。

几十年来,每逢清明,地方党政领导都率各界人士前往烈士墓陵,隆重举行公祭仪式。各行各业也有序进行。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是学生,特别是那些红领巾。他们身着校服手拈素花,排成长队在大街穿行,路人都主动让道。在陵园中,孩子们肃立墓前,聆听革命老人讲述当年战友的英勇事迹。稚嫩的童音,满怀激情地朗诵献词。爱国主义和美好理想的种子,随着春风播撒进幼小的心灵。回校后总会涌现出好多篇让人感动的好作文。就这样,一年一度的祭扫活动,渐次成为城乡各地例行的新风俗。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栽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些在县城流传的农家古谚,唤出遍地生机,激起春耕生产的热潮。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春在于清明时。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