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 赵征溶 沿县南街南行五十米左右,再顺着青条石铺就的小巷向西,眼前便现出一古朴民宅,这就是水巷口3号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读书处位于小巷南侧,原为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整个建筑为明清风格,占地近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读书处大门朝北,门楼古朴庄重,门楣上方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横匾。 读书处内分为东、西两个院落,分别辟为生活起居区和展览区。生活起居区内有砖木结构房屋七间,陈列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大部分都是陈家当年所使用。展览区共有房屋十间,设有三个展室,整个展览图文并茂,史料翔实。 第一展室是“周恩来与嗣母陈氏”。周恩来是周贻能和万氏的长子,出生后11个月时,过继给重病的叔父周贻淦。不久周贻淦病故,周恩来一直随嗣母陈氏生活。陈家祖辈世居淮阴,与周家、万家世谊深厚,后因战乱,陈、周两家分别定居宝应和淮安而来往不断。陈氏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年轻守寡后,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周恩来身上,对周恩来的品格形成和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恩来童年时,多次随陈氏来宝省亲,最长的一次在陈宅住了三个多月。 第二展室是“周恩来与陈式周”。陈式周于1882年农历1月19日生于宝应,名武臣,号式周。陈氏是陈式周的亲姑母,周恩来则与陈式周为亲表弟兄关系。陈式周比周恩来长16岁,年轻时博览群书,爱国爱民,思想进步。少年周恩来在宝期间,陈式周不但对周恩来给予悉心照料,与周恩来终日相伴,同窗共读,一起游览宝应名胜,还向周恩来灌输新思想、新知识,从此两人结下浓厚的亲情和友情。陈式周从担任《江苏通志》编纂到转任上海《申报》编辑不久,便与正在天津读书的周恩来取得了联系。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就是陈式周建议和资助并为之送行的。两人还经常书信往来,探求革命真理。现仅存周恩来致陈式周两封信,收入《周恩来书信选》,成为我党早期最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之一。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周恩来为让陈式周免受牵累,主动中止与他的联系。然而,一直牵挂着这位给自己以许多帮助的表哥。可惜的是,陈式周已于1954年在北京逝世。周恩来与陈式周虽同在北京,彼此思念,但又失之交臂,成为历史憾事。 第三展室是“周恩来情系宝应”。进入展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少年周恩来塑像,整个塑像栩栩如生,好似回响着他跳动的心音。展室里还展出了周恩来多次与身边宝应籍工作人员回忆少年时代在宝应生活情景的有关资料。宝应籍外交官、中国前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曾长期担任周总理的贴身阿语译员,周总理亲切地称范承祚为“我的小老乡”。周恩来多次深情地向范承祚谈起少年时在宝应的印象,提到宝应的学宫、八宝亭、纵棹园等胜迹,询问宝应城乡的变化发展,对宝应的感情可见一斑。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建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1990年10月,县政府将此处建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省文化厅批准,全面实施对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修缮工作。1997年,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被命名为首批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