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话说五条街

2013-1-9 11:21|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693| 评论: 0|原作者: 徐少奎|来自: 今日宝应网

话说五条街

□ 徐少奎

宝应县城中心区有一处胜迹叫“五条街”,是由城隍庙街、张仙庙桥、军民街、东门大街和鱼市口交汇形成的。过去,县城有十处名胜,而“五条街”排在第五,可以说五条街道交汇,不仅在宝应,就是在兄弟县市的街巷中也是鲜见的。

相传,“五条街”中鱼市口,很久以前便是条专门卖鱼的街市,但一直未有街名。有一年夏季,有个专靠卖鱼为生养活瞎母亲的好后生,由于天热鱼腥卖不出去,眼看到晌午鱼快热死了仍无人问津,无奈他只好用前天省下来的一枚铜钱买了块烧饼,打算带回家给老母亲充饥。正巧,这时有个背葫芦的瘸腿老乞丐向他乞讨,他见这个老人很可怜,便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烧饼掰了一半给老人,准备把另一半留给老母亲。老人接了半块烧饼,一面说:“谢谢你这个好心的孝子!”,一面用手在瘸腿的溃烂处挤了点“脓血”,抹在这位后生的篮子和死鱼身上,不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时,只见原来篮子里的死鱼,一条条变得活蹦乱跳起来,当即便卖了个好价钱。在他旁边有位老人忽然醒悟地叫道:“哎呀!刚才不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吗?!”从此以后,这个后生篮子里的鱼一直都是透活的,生意十分红火!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便把这街定名为“鱼市口”。1933年,中共江苏省委苏北地下联络总站就设在鱼市口,该站以开设“运河商店”为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城隍庙街,始建于明洪武四年,由当时的知县王骥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张仙庙桥,因附近原有张仙祠而得名。据《万历志》载,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

军民街,原名为痘神庙街。据《万历志》载,建于崇祯元年(1628年),由当时知县李如玉建造。解放后,因县人武部设在此街,更名为军民街。

东门大街,在“五条街”中是最“年轻”但又是最长、最热闹的大街。据民国二十一年 《宝应县志》载,清光绪三十一年所建的商会及光绪三十四年所建的农会,均设于此街。另外,当年的积谷仓,亦建在东门大街瑞芝桥东。当时,杂货店、茶食店等商店遍布街的南北两侧……

建国后,“五条街”发生了巨大变化。县政府一招和二招,相继建在鱼市口与东门大街上 。改革开放以来县里加速城市建设,尤其是创建省级卫生城,“五条街”的变化更大。鱼市口、东门大街、军民街以及城隍庙街西段、张仙庙桥北段,全都进行了拓宽改造。新建的宝应宾馆、美食城、东苑宾馆、人武部宿舍楼……鳞次栉比。宝应籍的外交部大使、中华诗词协会理事范承祚先生题写的“晨怡大酒店”几个遒劲雄健的金字,在朝阳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东门大街还迁建了宁国寺。早先的交汇处,新建了小型街心花园,园内有四望亭、紫藤架、喷水池、三角亭、城河桥等等。造型典雅的城河桥斜架在蜿蜒曲折的城市河上;这座桥东首不远处便是张仙庙桥,再向东又是城隍庙桥、斜桥、东水关桥;而此桥西不远处便是“走桥不见桥”的小桥庵桥,面对这河水流淌、桥梁相连的景观,不由想起了我县明代著名诗人、礼部郎中朱曰藩赞美当时古城的诗句:“两水珥其市,六桥带其流”……

旧时的“五条街”,是古城的胜迹;而今的“五条街”,更是宝应城市的美景!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