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善禅寺记 □ 谢存道 杨选明 定善禅寺位于宝应县曹甸镇古塔村境内,始建于公元400年,开山祖师为东晋安帝时世称辩才的高僧德聪。该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苏中地区现存最早的佛教寺庙。 据《重修山阳县志》等书记载,德聪初为淮城龙兴寺高僧敦煌的十名弟子之一,十名弟子曾发愿各建一寺。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德聪居京师建康(今南京),奉诏远赴南凉都城西平(今青海西宁),历时三载有余。隆安四年(400年)完成使命,载誉还山,来永宁渡(古塔村和“塔儿头”的前称),创建定善院,其后改额为寺,一直沿用至今。 定善禅寺有三座山门,东为文武殿,西为城隍庙,定善禅寺居中,三者一体。前后原有房共九十九间半,殿宇巍峨,楼阁参差,雄踞古泾河北岸。寺内有砖洞河道通十三条河口,各条河口有南来北往船只通行;寺外有大小两座宝塔,以镇海塔最负盛名。塔始建于唐初, 砖石结构,高26.5米,八面七层,青砖灰墙,覆盖琉璃,宝顶生辉,风铃叮当,典雅恢宏,与小塔遥相辉映,再现“梵宇长邻一塔高”之壮观,不失当年古朴浑重之风度。大钟一座,亦为唐时所铸。寺龛供奉第一功德祖,乃古塔监造者尉迟敬德。寺后有一株古银杏, 周长一丈,枝繁叶茂,垂乳数十,虽年年课纸焚炙,均未受损,人皆称奇。传说唐代薛仁贵征东时,曾将坐骑系在此树下,故亦称系马桩。六十多年前树曾被锯,可能天意不灭此树,其伸向四面的残根又吐出新芽,历经风风雨雨,成为6株顶天立地的大树,依傍双塔,环绕古刹,形成一派葱茏茂密、气势恢宏的丛林奇观。其寺有古传俗语:“一寺二塔神仙造,红漆栏杆三座桥;土庙居住荷叶地,七孔朝天出富豪。”另一俗语为:“三桥七井二塔高,砖洞十口像船摇;十三河塘绿水飘,三十七丈回龙道。” 定善禅寺每年香火最盛之时,以清明节为正期,有前后各十天的庙会。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或焚香拜佛,或课纸悼亡。寺庙内外人山人海,泾河两岸车水马龙。因此,逐渐带动了商贸交易。每逢会期,各路贩夫携货赶集,相聚成市,购销两旺。《宝应县志》载:“有18个县,50多个乡镇,数万人汇集曹甸塔儿头……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客商亦来此洽谈生意,进行农具物资交流……规模颇盛。”庙会似一年一度的春风,从明清两代一直延续至今,使定善禅寺的声名越传越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定善禅寺蒙受浩劫,僧侣被逐,佛像被烧,庙和宝塔相继被拆。改革开放以来,春归大地。住持天乐返回古塔村。他广结善缘、 多方求助,在地方政府和百姓支持下,陆续新建了后殿、前殿、观音殿、城隍殿和东西厢房,修复了一口唐代开凿的古井,砌了放生池,同时兴建的大小二塔重又耸立于原址。定善禅寺旧观再现,香火日盛,庙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一个集宗教、商贸和观光于一体的寺庙建设规划,得以有条不紊地实施。省二级公路泾安公路从定善禅寺门前经过,东连新长铁路,西距京沪高速泾河道口仅5公里。这里与外界的距离正在缩短,定善禅寺将以越来越美的风貌,沐浴在新世纪的阳光下。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