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寻常身影

2013-8-5 10:31| 发布者: 宣阳荷| 查看: 575| 评论: 0

摘要: 路灯下的车夫 牵挂 老人·树林·狗 夫妻店旧书摊 小强的希望 老孟 曼谷的司机

路灯下的车夫

  

晚值班结束经过校门口东侧那杆路灯,我好几次看到这样一幕让我难以忘怀的情景。

  昏黄的灯光下,一个中年车夫坐在三轮车上,躬着腰专心致志地读着手里的一本书。这车夫真是的,这么冷的天也不早点回家歇着,读什么书啊?好奇心驱使我走近车夫,我轻轻地唤了一声:师傅,我要坐车。那中年人怔了一下,赶忙放下手里的书卷。我扫了一眼那书的封面,原来是一本散文集《心灵鸡汤》。车夫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载着我行进在空旷的大街上。

  坐在车上,我与那车夫聊了起来。原来他曾经是一名酷爱读书的中专生,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一家企业当技术员,可好景不长,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了,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于是白天和妻子一起摆地摊,晚上出来蹬三轮,多年来虽然家庭贫寒、生活艰辛,但他仍然心静如水酷爱读书。尽管原来的同事、身边的朋友一个个下海经商,有些早已腰缠百万贯,而他始终不为所动固守着清贫。他说,自己读书既不是为了消遣,也不是为了故作风雅,在他看来,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需要,物质的贫乏可以用精神来弥补,贫穷的生活一旦离开了读书,才是真正的枯燥乏味,才是让人窒息的生活。因此,即使做三轮车夫,他也一直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也要在候客的间隙读读书,惟有这样,才觉得日子没有白过,心底的世界才不是荒芜的沙漠。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疗病,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本以为这是文人们无病呻吟的说辞,直到那天,我才真正明白读书果真能够使我们保持心底的纯净和乐观的心态,从而走出贫瘠,走向充盈的生活。

  如今,我时常想起路灯下车夫躬腰读书的情景,它使我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读书不需要借口和理由,读书之乐在于能够于浮华世界中开辟出一块清幽之地,让美好的心情拥有栖息之所。走进书香世界,你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我曾租住在城南那条小巷里,出了门右转就是街道,街道两旁长着许多枝繁叶茂的榕树,榕树下坐着一对修理皮具的母子。每日上班下班我都能看到他们,看到他们,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装手提电脑的皮包拉链坏了,我得修理一下。我来到那棵榕树下,可是修包的师傅不在,我只好悻悻地将包拎回头,下午我又到那里,仍然没有看到那对母子。他们这是怎么啦?

  记得去年夏季,我拎着坏了带子的皮包沿着街道东寻西找,终于看见对过一棵榕树下好象有位修包的师傅。远看那师傅五十岁上下,纹丝不乱的头发、干干净净的裤褂,显得很有精神。那师傅看见了我,顿时兴奋起来,啊……啊……他挥着手大声招呼我过来,原来这师傅是个聋哑人。我走过去,将包交给他。没等我说明来意,那师傅已经开始操刀了,我慌忙制止,这时师傅旁边一位卖针头线脑的老奶奶说话了:不碍事的,别看他又聋又哑,可灵着呢,包你满意。说着就移过板凳帮忙起来。这时我才注意到他俩的配合相当默契,那师傅刚用铲刀拆开破损处,老奶奶已从搁在旁边的专用包里找到了一小块上好的牛皮,师傅接过递上来的皮,将它粘贴好,拿到修包机的针头下。老奶奶抓着这头,师傅一手抓着那头,一手摆弄着机器的针头飞针走线起来,他们的动作是那样的轻巧,他们的神情又是那样的专注,他们好象不是在修包,而是在共同完成一项重大的工程。不一会儿,包修好了,我接过来一看,针线还不错。我交了钱谢了师傅,和老奶奶攀谈起来。

  原来,老人早年寡居,膝下三子,这师傅是她的大儿子。大儿子四岁的时候得了重病,慌乱中母亲用错了药,结果儿子成了聋哑人。儿子的残障成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病,她始终觉得如果当初自己将孩子送到医院,如果当初自己没有用错药,儿子何致如此!自己欠儿子的太多太多了啊!坚强的她独自一人抚育三个儿子,在二子三子相继成家后,就和聋哑的大儿子搬出来单住,从此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苦度岁月。儿子修修补补,老人忙里忙外,尽管年过八旬,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仍然牵挂着儿子,每日洗洗刷刷,烧烧煮煮,照顾儿子的生活。前年她又在儿子的修鞋机旁摆了个针线摊,一来挣点钱贴补家用,二来帮衬着儿子以求个心安。老人说着说着,一颗浑浊的泪水滚落了下来。看着老人饱经风霜的枯瘦面庞,想到老人含辛茹苦的艰辛生活,我不由得在心底感叹:母爱真是一生中最深挚的呵护啊!从此以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家里的皮包、皮鞋有了一点破损就拿来修理,尽管这师傅的手艺并不很高明。

  如今,那榕树下修皮具的聋哑的师傅和他八旬老母究竟去了哪里?带着疑问,带着隐隐的担忧,我离开了那茂密的榕树。

 

 

 

老人·树林·狗

   

那年深秋我回了一趟老家,在村子里转悠了一圈,发现村西头荒地里长成了一片小树林,葱葱茏茏,生机勃勃,长势煞是喜人。一打听才知道是村里的残疾老人祥林买了树苗培育成的。

祥林,我还记得,年幼时父母早逝,跟着伯父生活,小学只上了两年就辍学了。不久,伯父死了,他则孤身一人浪迹天涯。有一年与人争斗,不料被疾驰而来的卡车撞断了一条腿。叶落归根,失魂落魄的他带着点赔偿款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村里。后来,经人说合与本地一个寡妇过了几年平平淡淡的日子,无奈那寡妇不甘寂寞,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揣上他多年的积蓄,悄悄背他而去。祥林又遭打击,思之再三,感慨万千,唏嘘之余,顿悟人生。后来,他就向村里申请承包了村西头那片荒地。第二年开春,他又东挪西借买了树苗,建了小屋,于是带着那条陪伴他很多年的脏兮兮的小狗住进了荒地,成了一个造林、守林人。在那里,他每天的事情除了侍弄树苗,就是逗弄小狗,有时也会翻翻床头那本捡来的破书。

我感到奇怪了,祥林孤身一人别无亲朋,管着这么一片林地,有什么意义呢?那天下午,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出树林,到村里换米,他的小狗就跟在身后,我恰巧遇见了他,于是忐忑不安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人看了看我,指着路边一棵百年银杏,用他那饱经沧桑的浑浊的嗓音对我说:“你看这棵银杏,这么高大,果实这么多,大伙儿没少享它的福,可是如果没有人栽种,又怎么会有夏天的阴凉,秋天的白果?”老人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我一个孤老头子侍弄这么一大片林子确实辛苦,可我把它看成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总不能眼巴巴地等死吧?也许哪一天我死了,而我的这片林子却成材了,到时候就可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助村里可怜的孩子重返校园啊!我不希望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像我当年那样荒废学业、游手好闲,到最后落得个一事无成、抱憾终生……”我没有想到一个行将就木的鳏夫,拖着个残疾的身子,辛苦培育树林,原来是为了孩子们。  

这些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虽然老人早已逝去,可他那番话言犹在耳,每当我困惑、迷惘,甚或遭遇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中吸取足够的冷静和力量,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态度,因而对生命对人生也就多了一层敬畏和珍爱。

 

 

 

 

夫妻店  旧书摊

 

每日下班回家经过夫妻店和旧书摊,心里总会生出一丝感动。

夫妻店其实只是小夫妻俩摆在街头的小卤菜摊,原先是辆手推车,车上置绿纱橱窗,里面摆满了各种卤菜。因为“文明城”验收,现在已改成了统一式样——一座黄瓦灰墙的小屋。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小小的门面,小店也就有了点气派,于是主人便很认真地在门楣上漆上“小乔卤菜”四个字。

小乔三十开外,是个勤劳本份的青年。做卤菜不仅需要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小乔每日晨起劈柴生火,杀鸡宰鹅,然后唤醒老婆收拾肚肠,他则骑上三轮车去早市买猪下水、豆腐干一类的东西。买好东西回到家里匆匆吃完早饭,小乔就甩开膀子开始做卤菜,自然老婆给他当下手。一切准备妥当已近中午,于是小夫妻俩推着放满卤菜的手推车来到那黄瓦灰墙的小屋,拉开阵势开始一天的买卖。

小乔手艺不错,做的卤菜既好吃又干净,加上夫妻俩手脚利索,嘴码子勤快,小乔称菜、切菜,老婆拌菜、收钱,两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手里忙着嘴上应着,临了还不忘送一句“走好”,叫人心里暖暖的。虽然价钱未必就比别的卤菜店便宜多少,但因为小夫妻俩为人做事无可挑剔,大家都愿意照顾他的生意。中午顾客来得急,都想着快些买了卤菜给孩子解谗,一个个催得很紧,夫妻俩一边忙活着,一边打着招呼,尽管如此,偶尔还会遇到几个坏脾气的顾客自顾自地扯着嗓子叫唤,他们照旧笑脸相迎、笑语相送,倒弄得对方不好意思起来。我从没有见过小乔夫妻俩与顾客红脸的情形。这在其他地方忙起来是常见的。

一阵忙碌之后渐渐消停了下来,于是小夫妻俩一个站着等待顾客,一个坐下来翻看报纸。中午暖暖的太阳照着倒还好,到了晚上,夜幕降临,寒气袭来,就很辛苦了,但不管何时,你都不会从他们口里听到一句叫苦的怨言。

夜已经很深了,街上空无一人,并且下起了小雨。我见昏黄的路灯下小乔一个人守着个摊位,于是劝他早点收了摊回家休息,不要太苦了自己。小乔笑了笑,说:“苦?这算什么辛苦呢?你也不是刚值班回来吗?下晚班的人就好这一口,我这收了摊不就让人白跑了一趟吗?”为了确保第二天的卤菜绝对新鲜,白天剩下的卤菜小乔晚上是要半价出售的,他从不以陈充鲜欺蒙顾客。正因为小夫妻俩讲究信誉,注重质量,小店生意一直都很好,几年下来倒也积攒了一笔可观的钱财。

夫妻店斜对过有个卖旧书报的地摊,摊主是个年近古稀的老头,黑黑的脸,戴一副老花眼镜,坐在一张折叠椅子上低着头看书。这老头很少看人,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他的书摊除了过了期的《读者》《青年文摘》一类的杂志,多数是一些旧书,有《封神演义》、《三国志》、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系列,当然也不乏陈年“古董”。有一次我就买到了一大摞连环画,还有一次更巧,居然淘到了几本精装的“红宝书”和几张毛主席登上天安门的相片,这让我兴奋了好多天。

说是卖书,其实老头从来不问价钱。他的书在地上散放着,如果有谁看中了,一本随便给个一块两块都行。据说,这老头是退休干部,儿女也都事业有成,钱是不用愁的,可为什么不在家享享清福,或者约上三五老友打拳唱戏,偏偏要风里来雨里去,在这里守着个旧书摊?真是不明白!

我喜欢吃卤菜,有时买了卤菜路过书摊,顺便挑几本旧书拿着,回到家里,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小乔卤菜”,一边读着手里的旧闻逸事,想到小乔和老头,心里竟然涌起别样的感慨。

人生无法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有人饱食终日而觉空虚无聊,有人忙忙碌碌而感甜蜜幸福。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觉,你觉得苦,它就是苦的;你觉得是甜的,它就甜在你的心里。

 

 

 

小强的希望

 

我的家乡在苏北,这是一个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地区,为了生活和希望,许多农村青壮年纷纷到苏南或者北京、广东、浙江一带城市从事建筑和服务行业,19岁的小强就是其中一个。

前年夏天,我一家三口到北京旅游,受一个邻居委托顺便带一点东西看望他在北京打工的儿子小强。当我冒着酷暑,找到位于什刹海的建筑工地时,正是午饭时间。只见一群农民工拖着疲惫的身子瘫坐在一块块砖头上,围着一盆青菜烧百叶和一盆西红柿蛋汤,捧着个搪瓷碗,大口大口地扒着米饭。那一个个或年轻或苍老但都大汗淋漓的面容,那沾满水泥沙砾的肮脏破旧的衣服,那散发着闷热难闻气味的工棚……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一阵难受。我放下东西,和大家寒暄了几句默默地走了出去。小强赶忙出来送我,恳切地对我说:“叔,别告诉我爸,免得他担心,就说我很好……”我默默地点了点头,问他:“这么热的天,你们晚上睡哪儿呢?”他指了指眼前正在施工中的大楼,说:“就住这儿啊,这楼洞里有水有电,随便找个地方撂张凉席倒头就睡着了,可惜的是蚊子太多,我们几个人才一台小电风扇……”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个又脏又乱、蚊子满天飞的地方,他们怎样才能度过这酷热的夏天。看到我黯然神伤,小强反来安慰我说:“叔,我们这里真的不错,有人烧饭吃,有楼洞好住,有的地方还不如我们这里呢,整天只能吃盒饭,住工棚……我们老板还算有良心,工程一结束就能拿到工钱,那时侯……请你一定告诉我爸我妈,就说我在北京一切都好!”小强,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孩子,加入农民工队伍还不到一年,就变得如此坚强和乐观,我在为他难过的同时也为他高兴!

今年春节,我又看到了小强,他变得黝黑了,也更结实了,健壮的胸脯、宽宽的肩膀,俨然一个刚强的男子汉。小强看到我很高兴,搂着我转了一圈,然后悄悄告诉我,去年他在北京赚了三万多元,明天就要走了,这一次是到广州,他想苦干上三年五年,攒些钱回来在镇上买一套商品房。

我知道,春节一过,我们辛苦而又可敬的农民工兄弟,就会三五成群结伴南下或北上。他们挥一把阔别的泪水,扛上行李,告别亲人,匆忙奔波在四处打工的路途上,直到来年春节才会如候鸟般回到家乡温暖的怀抱,作短暂的停留。没有人真正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艰苦和繁重,没有人真正理解他们在冰冷的城市里内心的孤独和煎熬,为了老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女和小家庭未来的幸福,他们把生活的艰辛一个人扛在肩上,而把酸楚深深埋葬在心底。日子一天天地捱过去,身体一天天衰老下去,但希望在一天天生长起来:总有一天幸福会降临到我们家!

小强还小,还没有结婚,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靠双手和汗水,让父母过一个愉快的晚年,也为自己未来美好的生活积蓄财富。看着小强充满希望的眼睛,我使劲握了握他年轻有力的大手。

 

 

 

               

                 

  

老孟是我参加华东师大本科函授时的同学,其实他一点也不老,三十不到的年龄,帅气十足的外表。因为他博学多才、热情爽朗而又能说会道、办事老练,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孟。

  老孟是位“舞林高手”,无论三步四步,还是伦巴、探戈,他都能驾轻就熟。那优雅的步伐、洒脱的舞姿,常使我们羡慕不已。于是,同学中刮起了一股“舞风”,老孟成了大家的指导老师,一会儿纠正你的动作,一会儿指点他的节奏,兴致勃勃,不遗余力。

  老孟天性随和,善解人意。记得有一次,我由于诸多原因而心灰意冷,老孟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约我到一处清净的小茶馆坐下,面对着夕阳的余晖默默地听完我的诉说,然后用他那特有的浑厚的嗓音劝导我。老孟不愧是天才的鼓动家,他的一席话消除了我心中的阴云,增加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至今我记忆犹新。

  后来,老孟由市区一所学校调入了郊区组织部,工作上更是如鱼得水,深得领导的信任和重用。

 

 

 

 

 

曼谷的司机

  

我们乘坐的飞机飞临曼谷上空时已是万家灯火,我从舷窗望下去,只见一片灯光闪耀,高低错落的屋宇遍布其间,川流不息的车辆井然有序地穿行在大街小巷,曼谷沉浸在令人眩目的繁华里。

  走下飞机,登上迎接我们的旅游观光车时,我瞥了一眼那位曼谷的司机。他黑黑的皮肤,国字型脸庞,一双结实有力的大手拎着我们递过来的行李,然后躬下身子小心地将它们放进车身下面的行李厢里,一切就绪,他才坐到驾驶舱里发动了汽车,在导小姐虽不太流利却也颇具幽默的华语中,载着我们驶向下塌的宾馆。我们在泰国的五天行程,都是由这位司机负责接送的,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导游没有介绍,我们也不曾打听过,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

  在泰国的第三天,我们由曼谷到另一座城市芭提雅去。这一天正值高温天气,我们坐在洁净舒适的空调车里,随着导小姐的指点驶向了远方。不想中途空调突然发生了故障,司机赶紧将车停在一个加油站里,示意我们下车稍候。大伙儿买了雪糕奔到凉亭里享用起来,而他则挥汗如雨地趴在满是油污的车身下面,紧贴着滚烫的水泥地面鼓捣了许久,没有半句怨言,有的只是耽搁了行程的歉疚,空调修好了,他这才如释重负地挥挥手招呼我们上车。芭提雅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来享有“亚洲度假区”的美誉,这里不仅风光绮丽、景色宜人,而且娱乐项目极为丰富,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游客纷至沓来,为她增添了一道道更为亮丽的风景。在芭提雅,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品尝着各种泰式风味的佳肴。我忽然想起那位曼谷的司机来,导游告诉我:“我们泰国的司机是不与旅行团一起吃住的,他们总是自费买盒饭吃,独个儿住在车上。”这以后,我留心了好几次,果然如此。每当中、晚饭时,他将我们送下车,仔细地检查了我们的座位后,就在车尾的小房间里冲个冷水澡,接着走下车子,在路边的饭馆里买盒盒饭,然后找个清净的地方吃起来,吃饱了饭就上车斜靠在驾驶座上闭目养神,待我们到齐时,他已养足了精神,于是又引领我们奔向另一个胜境。

  愉快的泰国之旅即将结束,我们就要飞向新加坡了,为了感谢司机先生五天来竭诚周到的服务,表达对他敬业爱岗的肯定,我们每人拿出20泰铢作为小费送给他,当发起人老师将这点微薄的心意交到他手上时,他忽闪着眼睛,颔首致谢:“谢谢,谢谢你们!”我惊讶了,他的华语说得多好啊!可是五天来,他却从没有多说过一句。开车时,他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将车开得又快又稳;休息时,他也从不聒噪,总是想着为旅客提供清净舒适的生活空间。

泰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还不发达的国家,但政府鼓励民众买车,一辆普通的国产车价格相当低廉,因此,曼谷地区每四人便拥有了一辆私家车,这么多的车辆行驶在街头却很少出现什么意外。更让人诧异的是,在曼谷、在芭提雅居然没有交通岗亭,没有手执三角旗、神情紧张的交警,司机们驾车从来都是按红绿灯信号行事。泰国的司机如此,想必其他人士的素质也不会太差。想想国内的情形,这不能不让我等龙的子孙感慨良久!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我决没有自贬国人的意思,只不过想给大伙儿提个醒: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以身作则,提高民众的素质呢?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上一篇:品味风景下一篇:真情呼唤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