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六辑 民间故事

2013-9-4 10:38| 发布者: 宣阳荷| 查看: 2449| 评论: 0

以联招婿

□郝名玲

相传明朝时有一富人,喜看《三国演义》,崇拜诸葛亮和赵云。家有小女,待字闺中,他欲以对“对子”招婿。求婚者闻风乘兴而来,又无不扫兴而归。

一天,来了个相貌不凡、衣着寒酸的后生,欲对对子定婚。富人见他是贫寒子弟,心中不喜,出上联道:“收二川,排八卦,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这是南阳武侯祠上联,但富人不准用武侯祠下联“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来对。那后生知他崇拜赵云,便对道:“怀孤主,突重围,单枪匹马,两军阵里战数百千员猛将,独力犹能保万全。”富人对下联很满意,但仍嫌他穷,说等他考取功名再说。那后生不服,与他争论,富人以“强行逼婚,无理取闹”为由,将后生告到县衙。县官将他俩一并带来审问。后生将情况细述一遍,县官惊奇,同时对他也颇同情,就当堂出联以证。其上联是:“本县昨夜听更,听三更五点,五点三更,五五二十五点,点点不差,黑狱牢中苦,红绡帐内欢,思小生因欢而得苦。”后生心想成败在此一举,便对下联道:“小生今朝卜卦,卜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有救,青龙临世吉,白虎当头凶,见大人逢凶则化吉。”县官听后大为赞赏,便对富人说:“像这才貌双全的好女婿不招,还欲招谁?本县愿当月老,你看如何?”富人这才依允,并说回家准备,择日成亲。

触景生句对难联

□郝名玲 

 

 

 

清朝康熙年间,宝应王生欲前往省城参加乡试。行前,去东乡蚬墟庄舅父家辞行。途经一片荡田,芦苇遮人,中有小径,宽不盈尺,仅容只身而过。王生行至中途,遇一挑梨人,两下无法避让。少顷,挑梨人先开口:“我看你像个书生,想让你先走,只是需对我一联方可。”言罢,稍作思考,便道:“我以眼前之事为题,出一上联:‘一担重梨拦子路’,请对吧”。王生寻思再三,终未对出,只得退回让路。原来此句是双关句,“重梨”谐音“仲尼”,暗指孔子的字;“子路”既指“你的路”,也指孔子的学生子路。一句中包含二人名字,且有尊卑关系,因此难对。

王生无心前行,便转回家中,时而低头沉思,时而仰面长叹,连日愁眉紧锁,茶饭不思,赶考也未成行,旬日成疾,延医问药无效,月余抱恨身亡。弥留之际,还断断续续念叨此句。事后,家人将其葬于挡军楼外一寺庙边。

翌年古黄河修堤,年底竣工。高邮河吏李某领大批民工返乡,至宝应挡军楼时,天晚下雨,便叫分头借宿,他本人宿于庙里一小楼上。李某晚上在灯下看书,夜深时,忽听窗外隐隐传来念句之声,且带抽泣。李某惊异,推窗细听,但闻“一担重泥拦子路”,重复不已,似寻下联。李某不禁触景生句,脱口对道:“三千夫子笑颜回。”至此,窗外再无声息。此句“夫子”明指“民夫”,暗指孔夫子;“笑颜回”既说民夫高高兴兴回家,也含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的名字。双关句对双关句,且都由眼前事而出,真是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世人闻之无不称奇。

 

 

林家码头的传说

□郝名玲 

 

 

 

 

 

曹甸中桥河南早先有一大方石码头,人称“林家码头”。码头是巨富林百万所造,用于林氏的佃户交纳租稻。传说林氏源自南宋,始居淮安,元朝大盛,富可敌国。

民谚曰:“穷倒林百万,海干石头烂。”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行至淮安,听此民谚,心中不悦。适逢林家生一男婴,大摆酒宴。乾隆叫仆人周日青出点礼金,便坐于席中。林氏主人见是陌生之人,便上前询问。乾隆自称自己为京中大商,去江南看货,因腹中饥饿,顺便借此就餐。林家见其气宇轩昂,举止不俗,心中甚喜。宴毕,乾隆问林氏主人说:“令郎可曾取名?”主人说不曾。乾隆说:“某虽不才,愿给令郎取名,你看如何?”主人说好。乾隆说:“就叫林紫桓吧。”主人甚为高兴。殊不知“林紫桓”谐音“临子完”(方言“桓”、“完”同音),意为临到此子家业即完。

后来,此子因自幼娇生惯养,长大成浪荡少爷,吃喝玩乐,挥金如土,常在淮城头上放“飞金”(即用黄金制成柳叶状薄片),由城头抛洒空中,飘飘荡荡,金光闪闪,落地任人抢拾。一时人群拥挤,相互践踏,呼爹唤娘,林子以此取乐。不久,家道败落,后代移居曹甸,靠收此处田租度日。后又衰败,迁居曹甸西南,经数代形成村落,称为“林家庄”。

 

 

沈公山的传说

    □郝名玲 

 

 

 

 

 

“淤泥里有硬刺”

沈公山,清代盐城著名讼师,睿智过人,爱打不平,常为受欺负的穷人打官司,均得胜诉。贪赃枉法的县官都惧他,常拜访他,想“稳住”他心。某年,一新任县官作事不公,且不买他的账。一天,这县官坐轿下乡,沈公山知道了,就在必经的路口倒些河里的淤泥,穿上靴子来去踩踏。县官看了诧异,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淤泥里有硬刺。”县官听了很纳闷,回来问衙役,此是何人。衙役说是沈公山,县官一惊,细想他方才此话,分明话中有话,想必是告诫我别目中无人,和顺的百姓中也有敢顶风出头之人。此官后来果然收敛了许多。

“哪有六月天穿皮袍烘火炉的”

因为沈公山专帮穷人告状,叫县官难堪、丢丑,下不了台。因此赃官恨之入骨,均至州府说他的坏话。不久州府下令,不准沈公山包揽词讼,否则抓捕处死。沈也被逼画押,保证今后不问讼事。但社会平民遇到冤屈,告状无门,万般无奈,只好又来求他。

有一李家,儿子无赖至极,吃喝嫖赌,欠了一身外债,又无法还。债主们为了讨回债务,帮他买通县官,以李父年老为由,令其交出家财归儿。李父知其用心,又气又急,只得求助于沈。沈碍于前嫌,不肯过问,但终究经不住李父声泪俱下的哀求,就说:“三日后来取诉状。”到时,李父来到沈家,当时正值六月酷暑,见沈身穿羊皮袍,坐于客厅,面放火炉,不住烘手,旁有西瓜,且烘且吃。沈见他来,便将写好的诉状交给他。李父一走,沈立即脱袍撤炉,儿子为他扇扇纳凉。李父到衙,果然胜诉。县官端详诉状多时,觉得如此无懈可击,必定是沈所写,然而字迹又不像他手笔。便拍案喝问李父,写状何人。李父胆小,只得说出。县官大喜,以为这次必除沈无疑。立即派差吏将沈带来追问,并让李父对质。李父说完后,对沈哭道:“我实在对不起你呀!”只见沈从容不迫地说:“此为谎言,不攻自破。请问哪有六月天穿皮袍,烘火炉的?至于边烘火边吃西瓜,更是荒诞不经。此处难以说理,看来非到府衙去不可。”县官大惊,只得好言相劝,并令人送沈回家。

“仅错一次而已”

有一忠实后生,家底丰厚,其兄已故,由其当家。寡嫂不贤,私通家奴,合谋告官,诬其强辱寡嫂,罪大恶极,必欲置于死地,以便独占家产。大堂一审,后生否认;二审,家奴作证,仍不承认。县官传令,明日三审,令其嫂到堂对质,便可定夺。当晚后生焦虑不安,急求沈公山相助。公山亦知其冤情,说道:“二人串供,一人难辩,老爷昏昧,汝生危矣!”后生闻言,痛哭失声。公山道:“非为不问,只因我立据在前,不管讼事,难啦!”后生跪泣,连呼:“伯父救我!”公山不觉心动,稍作沉吟,耳语道:“来日上堂,略跪嫂后,只须如此一言便可。”后生听了将信将疑,一夜未眠。

次日到堂,跪于嫂后,寡嫂哭诉,说小叔如何欺她。后生一时无法,只得照沈之计而行。只见其伸手拉一下嫂嫂衣角,说道:“嫂嫂,我仅错一次而已。”不料其嫂双眼圆睁,回首大骂道:“休得胡说,已有多次了!”县官听了,猛拍一下惊堂木,怒道:“汝叔嫂通奸,今日反目,来此告甚?退堂!”

“若说‘瓜坏子麻人’就无妨了”

盐城县衙前有棵百年黄牙树,说是避火太平树。某年,沈公山庄上有庙失火,烧掉“万岁牌”,此为皇牌,非得用黄牙木做。复制时,黄牙木难找。有人请沈想办法。沈说去求知县,用银两买衙前之树一虬枝即可。谁知有两个冒失人夜间偷伐此树,一枝作“万岁牌”,其余卖掉。不久就破了案,二人怕办罪,推说是沈某指使。县里即呈报省府,省府批复道:“偷伐衙前古树,罪不可轻,念其为制皇牌供奉,可徒配云南,便宜行事。”知县大喜,即将沈押狱。

不日,沈之子探监,知县问道:“你父坏瓜,你与他比则如何?”沈子谦和地说:“瓜坏子不坏。”见父如实相告,并劝父暂且忍耐,说来日方长。公山叹道:“我将死矣!”其子惊问其故。公山道:“你若说‘瓜坏子麻人’就无妨了。县官怕再与你结仇,多有不便,定不敢害我。今出此言,他则无忧,必在我发配途中加害。罢了,你备棺木,等着收尸吧。”后来,沈果在发配途中遇害。

<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