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荷藕之乡——江苏宝应 “千年运河泛碧浪,百里荷香誉中华。”在江苏省中部京杭大运河畔,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文明古县,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宝应。 宝应县是扬州市的“北大门”,北与周恩来家乡淮安市接壤。全县总面积为146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979平方公里,占2/3,水域488平方公里,占1/3。92万人口。辖14个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和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宝应文风鼎盛,现在还是中国微型小说之乡、江苏省书法之乡和诗词之乡。 横观宝应自然地理,位于我国秦岭淮河气候分界线的南侧。北方为黄土小麦旱作区,过去黄牛耕地,驴马运输,冬天冻河。南方为粘土水稻圩田区,过去水牛耕地,舟船运输,冬天不冻河。宝应居于两者之间而兼得南北之长,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不但稻麦棉花皆宜,而且南方、北方的瓜果蔬菜在这里都能存活生长,尤其是种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全县现有耕地90万亩,水面滩涂73万亩。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南北,五湖四荡分布于东西,堪称良田万顷,稻麦飘香,野凫遮天,红蕖匝地,白鱼入市,紫蟹登盘的鱼米之乡。 纵览宝应人文历史,为汉风吴韵的交汇之处,也是淮扬文化的融合区,兼得北方之雄壮和南方之秀雅。夏商周时期这里地属淮夷。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后属越,又属楚,后被秦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这里首建东阳县。楚汉相争时出了堂邑侯陈婴、射阳侯项伯两位王侯。汉魏六朝时期本邑分属东阳、平安、射阳、石鳖四县。三国初射阳出了臧洪、陈容二烈士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大诗人陈琳。射阳“九里一千墩”汉墓群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唐初尉迟恭在此平海寇、建二桥;天宝年间,李白过此留诗篇;上元三年真如献宝,宝应得名。北宋时期赵匡胤挥鞭望直港,范仲淹诗咏射阳湖,秦少游登临宝应塔,文天祥夜宿军师庙。南宋宝庆三年升宝应州与金国对峙,韩世忠抗金在我县建立五营和韩王城。元朝改为宝应军,后改安宜府,被马可·波罗写入了游记,并留下了三王沟和脱脱沟遗迹。元末战乱人口外逃地旷人稀,明朝初年“朱洪武赶散”从苏州迁来大量人口,使吴文化融入宝应,从此文风大兴,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如明代有文学家朱应登、巡按乔可聘、
画家陶成等,清代又出了经学大师刘台拱、刘宝楠叔侄,京剧创始人高朗亭,以及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合称“三鼎甲”。江淮巨观宝应泰山殿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名山”。民国以来,县城水巷口3号为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宝应东荡各乡是新四军活动的革命老区。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在我县拍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曲脍炙人口的“九九艳阳天”唱遍了全中国,流传了几十年。 宝应地区古为东海,后为江淮冲积平原,宝应植藕早在唐朝已见于文字记载。唐代诗人储嗣宗《宿范水》一诗云:“行人倦游宦,秋草宿湖边。露湿芙蓉渡,月明渔网船。寒机深竹里,远浪到门前。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采莲。”可以令人想象出当时莲叶接天,芙蓉映日,姑娘们一面采莲,一面唱歌的秀美的水乡风光。开元后期诗人储光羲来我县任安宜县尉,有《钓鱼湾》诗云:“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此外他还写有《安宜园林献 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我县獐狮荡拍摄了神话故事片《八仙的传说》中何仙姑片段,从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何仙姑的家乡”。宝应常年种植荷藕近20万亩,商品藕年产量30多万吨,农产品产值9.2亿元。宝应县成了全国最大的荷藕产业化基地,无论是鲜藕生产还是加工的藕制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全国之冠,堪称中华之最。全县已形成49家荷藕加工企业群,重点企业有华贵、荷仙、蓝宝石、花扇、天禾等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水煮、保鲜、盐渍、调味、饮料、藕粉、荷叶茶等7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年加工藕制品10万多吨,总产值10亿元,年出口创汇4000余万美元。 九十年代,宝应将荷花定为县花,并逐步形成以东荡水泗荷园、县城纵棹园等古迹和运西宝应湖湿地公园为中心的“三点一线”旅游观光景点,被纳入扬州大运河旅游风光带。 如今宝应老城区的古迹,西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朱氏家祠和蒲松龄办公旧址;南有学宫孔庙建筑群和经学大师刘宝楠故居;北有民国年间大慈善家孙荫庭故居,和正在重建的泰山殿;东有殿堂林立宏伟壮丽的宁国寺和文物丰富、陈列有中国最长古象牙的博物馆;城中心为花木葱茏碧波荡漾的纵棹园。就荷景而言,首推纵棹园。 纵棹园为清朝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所建,占地60亩,分中心广场、西湖、东潭、北区四大部分。园之西有一片大湖本名戚家汪,可供游人划船,湖心岛上建有竹深荷净堂。堂东有一雕刻精致的红木桥与中心广场连接,过红木桥迎面是一别具风格的院门,两扇大门上是高浮雕木刻秦琼和尉迟恭二位门神,门旁立柱上有联曰:“修竹几丛摇倩影,香荷半亩斗芳姿。”院中为竹深荷净堂,刘夜烽书堂匾及杜甫诗句楹联一副:“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正堂三间,前后门窗格扇皆为精美雕刻,既有花卉翎毛,亦有传统人物故事。院前东侧走廊墙上有造型互异的花窗。南边和西边是观湖游廊,供人们休息小坐欣赏湖景。堂后有一荷花池,每年夏季莲叶田田,花香沁人。池北有一高大的湖石假山,玲珑剔透,与北岸竹林相映成趣。西北角又有一洗耳亭,本寄乔莱归隐之心。此堂的栏杆、花窗及地面图案,皆为独具风格的荷竹造型,体现了主人高风亮节的君子品德。 运西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景区,江苏省精品乡村旅游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园区陆地3500亩,其中水杉林2200亩,湖面水域4500亩,湖心白鹿岛200亩。其生态旅游突出水、陆、野、趣四大主题,包括湖荡风光带、休闲风光带、生态别墅园、水上庆典园、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有机农业区,综合服务区,临湖杉庄度假大酒店等组成。烟波缥缈,游船荡漾,林木遮天,百鸟飞鸣,为苏中最大森林公园,堪称天然氧吧,世外桃源。 在氾水之南有我国南水北调第一工程——宝应抽水站,2002年1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宣布开工建设,2005年10月9日建成运行,与江都抽水站共同提升长江之水直送天津。值得一提的是我县还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2000年4月15日,朱镕基总理沿京杭大运河堤南下视察江苏,途经宝应见树林密布绿荫盖地,遮天蔽日连绵不断,说:“宝应绿化造林搞得好,经验应该推广。”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是中宣部、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先进集体”、“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其活动中心已被批准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同时也是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 让世界了解宝应,让宝应走向世界,今天的宝应已经成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让我们携起手来,使宝应的经济文化建设走向新的辉煌,把中国荷藕之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附]、宝应游子咏家乡: 氾光湖华家滩 华克之 安宜境中华家滩,大湖泱泱在其南。 白荷红莲聘心目,黄鸡紫蟹好加餐。 西山日落悠悠去,南湖风帆悄悄还。 父母子女同上阵,鳊白鲤鲫装满篮。 柴席贩儿来寻宝,村犬汪汪吠篱间。 只看衣履难辨时,无论魏晋不知汉。 1919年夏日 注:华克之,原名华皖,宝应县氾光湖乡五里埠人。民国年间的刺汪英雄,蒋介石悬赏十万大洋捉拿他。他来到延安,1939年由廖承志、潘汉年介绍,毛主席亲自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派他重返华南从事秘密工作,贡献甚多。解放后因潘汉年冤案牵连入狱,1979年平反。1998年1月7日去世,享年96岁。 惦记宝应 范承祚 久旅南欧忆安宜,湖荡河网夏阳熙; 虾跃鱼游萍呈绿,荷红莲白藕沾泥。 十载客宦惦榆里,一夕凉风思归期; 何日回程见稻浪,再赏白帆映红霓。 1964年夏于地拉那 注:范承祚,宝应人,我国原驻阿尔巴尼亚特命全权大使,毛泽东、周恩来的阿语翻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我国著名的“大使诗人”。 游宝应湖二首 刘夜烽 湖游一日巧安排,旭日初升雾未开。 百里长堤拦不住,轻舟已过闸门来。 杨柳水杉千树碧,菰蒲茭草满湖秋。 荷残莫叹香销尽,尚有芦花未白头。 又咏白莲 亭亭玉立露华清,十里幽香一镜明。 岂是一尘真不染,风梳雨濯自晶莹! 再咏红莲 风动红衣淡淡香,儿家住在水云乡。 洁身敢望称君子,但厌人言似六郎。 1982年秋回乡作 注:刘夜烽,宝应人,革命老干部,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原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化厅厅长。 赠心如樊兄 王力 少年同学在南溪,蓟北重逢近古稀。 扁鹊悬壶仁泽厚,少陵警语韵声奇。 人生知己难寻觅,世事沧桑易逝驰。 何日前来同把酒,问天评地唱新诗。 附咏家乡荷花 挺拔莲花万口歌,污泥不染傲风波。 落红留得碧心在,结子又生映日荷。 赠王力学兄 樊心如 曾逐景风北向驰,山花烂漫柳垂丝。 欣逢磊落乘车友,愧作平庸戴笠医。 未改乡音唯发短,犹赓世谊两心怡。 成行子女相罗酒,怀抱全开笑捻髭。 附咏射阳湖荷花 亭亭净植碧波中,不蔓不枝颭晓风。 茂叔 时珍药物称精品,中梓医方列正宗。 悦目赏心浑末事,疗疴营养极功崇。 1983年10月于宝应 注:王力,宝应曹甸人,1921年8月出生。曾任《红旗》杂志副主编、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文革前曾十赴苏联,参加与苏共中央的谈判。1967年中宣部更名为中央宣传组,毛主席提名王力任组长。年底王、关、戚被批判为破坏文革而打倒。1976年“四人帮”倒台,1982年王力被释放并得到妥善安置,撰写了《王力谈毛泽东》、《王力谈邓小平》等革命回忆录,被中央党史部门收藏。1996年10月21日病逝,终年75岁。 樊心如,宝应县名老中医,县政协委员,原白田诗社副社长。 喜赋家乡荷花 荷塘春雾 泱泱十里水平湖,新叶田田绿渐舒。 黄鹂一声春雾里,微风吹动泻明珠。 采 莲 曲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花 香 藕 宝应荷藕名久扬,鲜甜白嫩带花香。 昔年贡品称佳制,今日轻装渡远洋。 荷 花 节 旧雨新知集四方,荷花佳节人如狂。 喧阗鼓乐欣高会,共筹振兴古水乡。 世昌同志:欣闻白田诗社将于今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荷花节赴天平荷花荡举办荷花诗会,宝应还将举办有关书画摄影采风与展览,特赋诗四首,请代转白田诗社。 李亚如 1992年6月于广陵 赞宝应藕 李亚如 安宜连枝藕,生长水云乡。 泥净肤如玉,花谢肉含香。 脆嫩凌瓜果,鲜甜胜梨棠。 昔日称贡品,今朝誉邻邦。 1992年中秋节于广陵 注:李亚如,宝应人,我国著名诗书画家,曾任扬州市副市长、扬州国画院院长、扬州八怪研究会会长。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