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和其它文化内含一样,昌于盛世。青年歌时代,老人书往今。著书立说的遍及现象当数今朝。佳作新论层出不穷。 首先,我得为我氾中时的老师刘宝砚先生祝贺!他竟在八秩寿诞这一华岁,连出两本书,年初一月,出版《难忘的岁月》,长篇小说;九月,又出版《散墨》,将散篇纳集成册。均皆一、二十万字。这些书稿多数是砚老先生在退休后的近些年整理修订的。 我很有幸,收到砚先生的赠书。并且先睹为快地获得《散墨》书稿的样本,欣喜不已。然而,受托写序,则让我允辞两难。我把认真阅读放在了第一位。《散墨》十万多字,收录他早年所写的作文及其素常所撰的文稿二十六篇,连同后记分为六章。所写篇章中,除了小说、诗歌,便是随笔、游记,用以叙事抒情,偶尔夹带议论的散文体裁,或可称为记实文学。篇幅不长,形式自由,诗文互补,亦有配按语、附记的。本书文学性与史料性并重,传统味与时代感兼呈,抒情写意与境况描述相通相融。谋篇布局匠心独运,读来总觉受益匪浅。 砚先生学成于名校无锡师范和华东师范大学,定向于生化教育。且同时寄情文学写作。先生告诉我,他这辈子抽时摸晌所撰文稿达一百六十余篇。这“业余”成效,让我惊奇而仰慕不已!在他读中学时的某一寒假,单布置的作文就完成十篇。文从字顺,甚得语文名师的赏识,一下便被校刊釆用七篇,还鼓励他好好发挥特长,向自己的未来展现“天分”。正是这些作文记录了他儿时的童趣,便也组成《散墨》的首章。说实在的它让我读得有滋有味,它勾起我回忆类似的童年。只是我的童趣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书之开篇便是《坟》,但此处并非那种荒芜寂寥、令人发怵的所在,而是本地家族的祖坟五座,各自都有像样的坟盘,大小不一错落于临近村庄,形成一块块草坪又有嘉木点缀。任由顽童们在坟地上呼前唤后,跌打滚爬,开火攻防,赏花尝果。或利用树杈拉绳结网,可蹦可躺。犹在秋日,搜枯草,燃篝火,烤豆粒,抢而食之,满口留香。这一组文稿可读可味。《坟》台的情趣,《捉鱼》的场景,《过年》的习俗,《放牛》的快活,《看更》的夜话,《放鹞子》的文化迭亊,《日本鬼子》的张狂所引起的恐怖和怨愤,文笔落纸有声,读之如临其境。还有《纪成》一文,其主人翁是作者当年的小伙伴,由于封建的习俗和愚昧,带来他一家多人弱智的悽惋与悲凉。上述这种天然无雕饰的气象景物,今已远离不再。这种模样的童玩别趣,还能在口头上抑或文档里有所流传吗。 青少年学习时期的砚先生就习惯于记日记,至今从未间断。日记也将变成了历史。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先生考上中学,全家高兴。当时中学很少,几十里范围也只一两所,且是私立。一经考中就会被近夸远传,被看成“体面有为”的后生。作者以平素朴实的笔墨,写下《入学第一天》,首先展现出一名少年学子将与家人初别的真情实感,“妈妈特意为我包了菜肉馅心的团子,还煮了几个鸡蛋算是给我送行。我低着头默默地吃着团子,眼泪不住地滴到粥碗里”,“妈妈牵着我的手来到了码头边”,“爸爸随即踏上跳板把我扶进了船舱里。”船慢慢地离岸了,“我含着眼泪回头凝望着为我送行的妈妈和姐姐,只见她们不停地用手绢擦拭着红红的眼睛,心里难过极了。”然后,还以白描的方式,把行船、把上岸、特别是把爸爸办理报名手续和拜访熟悉的校方人员,一幕幕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位入学新生,面对这样的新环境,为他所见到的那种热情、互信场景而倍受感奋。接下来是参加“新校舍”的杂物清理,这是借用的空房子。其实,原是日本鬼子占领期间用来关押审讯杀戮中国人民的处所,墙柱上的痕迹就是铁证!一位家住附近的同学说,“那时每当人们走近这里,便会听到里面传出来的悲惨的叫喊。”对新生来说,无疑是又一次的国难国耻教育。与这相关联的便是长长的描绘,写出这些新生所不应承受的“精神折腾”和“心灵创伤”。这一部份的文字占了全篇五分之三,写得胆寒出奇,入骨三分。 砚先生的青春年华,是伴随着新中国诞生,亦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而成长成才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国穷我苦,国挫我忧,国强我欣”的那样一种情怀。他在走上人生征途的第二年,写就了《青春》佳作。这一中篇小说反映解放初期青少年学生的真实生活。小说贯串的主线是以笔者自已〔班长〕和另一名女生〔文娱委员〕,即杨宝清、黄玲华所组合架构的整体活动脉络。那时,学校重视结合政治教育,多次组织学生参加革命践行活动,投入抗美援朝街头演讲,参与肃反整风外调,投入三反五反查证偷税漏税,组织寻访本地革命战斗故事,带领同学野外宿营,帮助外校暑期辅导等。当中多为政治性概念,一经写入《青春》小说,便活蹦鲜跳起来,叙事情节跌荡,抒情扣动心扉,写景明晰恬淡,铺垫典雅融通。令人尤如临其境,同其行。捧读这样的文字表述,总觉得于不意中受其感染,获取养分,政治的,文学的。这样的表述方式和艺术效应不仅显见于《青春》之作,在本书的其它作品中也有程度不同的体现。 《岁月留痕》这一章包含《赴任》、《回家》、《氾光湖畔》、《悼刘讷老师》、《重逢》以及《文革残墨》等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稿。虽不是砚先生反映当年工作与写作的全部,然而却可以说,是先生对从踏上征途,供职社会,直到告退赋闲所处的有为之年、奉献时期的某些心灵写照和心路历程。在四十年教学生涯中,他年复一年地参与培育出五千多学子。他敬业讲坛,孜孜不倦,学识丰厚,深为历届学子与社会敬重。他人生的重中之重是把书教好。坚守履职教书,又留心写作。他不仅有写日记的喜好,而且有勤动脑的探求,更有对学生、对群众、对自然界、对人文历史的热切关情。这种人生修为是难能可贵的。 在《岁月留痕》的章节中,我们彷佛觉着砚先生当时恋恋不舍地走出高等学府,兴致勃勃地跨进育才校门的那样一种激情与场景。凭他满分的学绩、出色的班务和兼职肃反五人小组成员,在毕业分配上,留城市、教高中,完全有条件。可他却表明:“城上不行,乡下也可以,高中不缺人,初中也可以”,“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教书”。最终的派遣证是来到江苏经扬州,落脚在宝应农村氾水初级中学,课教生物。连地区教育处的良好环境也未留得住我们的刘老师。后来,他得知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们,被分配来苏北农村、教初中学生的,唯他一人!别人就此为先生后悔,而他说“不!”三年困难时期,宝应是重灾区,他与宝应同受艰苦,共度难关,从未想过调离,别人为先生惋惜,而他说“不!”。“文革”期间他身受“莫须有”罪名,挨批判,进“牛棚”,遣乡村,降职缩薪,就教五七中学。这时的他,既难受,又泰然。别人为先生懊恼,而他还是说“不!!”于是,他自寻乐趣,读书、传农技、与同仁一道辟“百草园”,建“红医班”,搞农作试验田。忙碌之中,荣辱俱忘。如金的光阴一晃数年,幸得平反纠正,终回尧天。组织上出面了,先安排他去一个很差的氾光湖初中任校长,由他带动认真打理,完善机制,举措跟上,进行数十次的学生家访,赢得了氾光湖群众充满敬意,热忱接待。他欣然填词抒怀,并以附记表达:“在这里工作条件很艰苦,心情很愉快”,“我已找回了知识分子的自尊”。两年后,先生方被招回到县城宝应中学,让他发挥应有作用。砚先生总以“宽阔的胸怀”看待了上述“文革”等一些被不断异化又回转正常的现象。 “宽阔的胸怀”。可以说这是砚先生立标终身、塑造自我的不懈追求。不难看出,先生有三篇作品,即《青春》、《回家》、《重逢》,三者联袂一体,形成了三个共同点:一、虽然写在不同年代,主人翁都是以杨宝清为指代,塑造自我;二、通常又都是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展开分合沟通,化解纠葛,提升感悟的生动情节;三、主题都是以“宽阔的胸怀”为创意,一篇胜过一篇地在提升主题,让感性认知向理性思维拓展,塑造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形象。 从《青春》开始,便描绘出一个腼腆内向而又拘谨的男孩,在入学师范后,他遇到的同桌临座竟是个女孩。可这女孩对他消解尴尬局面、适应崭新环境,在起作用,当帮手。从而,不断得以打消他的自我封闭,引来同学交往,参与种种班务。他(她)们很快获取了一道进步,成为班干和校内外活动的领头人。这样子的开阔眼界,广泛接触,为确立人生追求作了铺垫,便也及早地为之构建了必要的一种先机的条件和基础。 先生在写《回家》一文时,对塑造“宽阔的胸怀”与建树人格的相应关系,有着明晰的的感知,从感性上看重了大度寛宏,这样一个经常需要面对的话题。作品主人翁依然是杨宝清。学校放寒假,他起程回家,与同仁同船的张清远不期而遇,且巧得两人占一舱,正好交谈。对方信息颇多,时有挑逗,“张长李短”鸣不平。直接牵扯着主人翁杨宝清对自已立身为人与言谈操守的一种形象。杨宝清对这样的“贴己关情”耐心听着,觉得“是话有音”。他不时地笑一笑、摇摇头,或面对说项,尽量婉言化解。彼此途中五百里轮舱,谈时充裕;又冻在湖上,饥冷关照。共同盼来破冰前航,终就抵达了故里。兴会留得缘份在。那同仁,依然爽快真切:“啊哈,老弟!你的思想真不错呀,真正令人佩服!”开诚布公,友好而钦佩地告辞挥别。 《重逢》写于八十年代。这一篇文章的主人翁还是杨宝清。不过他在此篇中的配角是大他年岁的华君姐(同班同学),仍属不期而遇。然则,她对师弟杨宝清完善人生追求的目标,倾注颇多裨益。由于他(她)们是以姐弟相称的两位学友,以掏心窝子的对话来展开情节、恳谈见解、并且互正偏颇的。学友之间对个人的不幸遭遇总是深感糟糕!彼此同情着,关切着,也应验着当年“三中全会”的一句格言:“一切向前看”。既然过去了就看淡它,锐意还大道!杨宝清是读生物学的,早在五十年代的反右派斗争中,他曾为“摩尔根生物学说是反动的”这一流行观点、学术命题,说了点值得去探讨的话,险些划进“右派”。时至文革,竟然抖出
“鸡毛当令箭”,追查无稽“祸端”,当作“漏网”对待。这让宝清再次忍受屈辱,而损害着人生最看重的可贵尊严。宝清告诉学友,“曾经的感伤只是说给你听一听,並非耿于心怀”,“就我自身来说,文革也祘上一种洗礼,我对个人的名利和得失早已看得非常淡薄,我祘是付出“代价”换来的认知,理性的认知”。学姐说,“就‘代价’而言,你比别人、比国家,又祘得了什么!”言下之意:要把小我看轻些,大我看重些。战略者的眼光从长远看,宏观者的视野从全局看,在战术、微观上往往偏重于现实的利害关系。然而,“看轻”与“看重”包含着一定的变数,应置于综合、考察、调整的大统一中。就执政的党组织来说,一旦差错发生就该有错必纠,妥善了却。不管怎么说,沉痛教训要不忘吸取,奋进动力则不让松弦。在深切的交谈中,华君姐面对师弟继续说道:“其实,一个人的亊业成功需要个人的才华和努力,同时在人生旅途中适逢机遇、抓好机遇也显得十分重要”。共同感到:“我们可祘是不错的了。退一步讲,虽然原先的理想和抱负没有能够实现,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方面还是尽到责任的。所以并不认为是在白白地虚度了青春年华。” “宽阔的胸怀”呀,一种大度,一种存储品性、毅力、智慧的宝库。系砚先生和他的一些学友们,历经了一生的修为、锤炼而建树并丰满起来的。其珍贵,似可值得引以回味、记取与流传留存。 “人生易老天难老”。不介意,砚老先生年逾花甲。他以“夕阳无限好”的心境退休未闲,有张有弛。他是在集文编书,寄情唱晚。为人师表的品格在全书中流淌。他是党员,占有良好稳健的政治定力。他爱党,我“由党径直培养的第一批出身于工农家庭的大学生,毕业任教后,孜孜不倦地参与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一批批适用人才”;他敬业,我“没有白白虚度青春年华,如果人有下辈子,我仍然当教师”;他开朗,我“笑迎古稀,喜庆八秩。如今回味起来,仍然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温馨”;他重精神,我“心目中最珍贵的是来自国内外,来自远隔大洋彼岸的亲切问候,师生真情”;他热心传承,我“真实地再现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是解放初期在党的培育下锻炼成长的历程”;
他信念坚定,我“虽没有得过行政奖赏,然而得到县市省级社会学术团体授予的十余次奖项”,体现着严谨冶学,学术显效且丰。 历史是面镜子,现实在写历史。 特借此由衷地寄情于我们幸遇的好老师。为周勤芳先生默念,向刘宝砚先生贺寿!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