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何人开心作奇文

2014-4-13 11:08|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680| 评论: 0

何人开心作奇文

——我印象中的何开文作家其人其文

□汪  

 

作为一门艺术,“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文字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的。”(见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它既是作者感知生活的抒写,也是人们心灵沟通的平台,更是人类对生活中的“掘宝”者及其精神珍宝的共赏。

在京杭大运河之畔,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在古城宝应,历来不乏文化名人,比如经学大师刘宝楠、“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微型小说鼻祖蒲松龄、京剧鼻祖高朗亭,以及诗人外交家范承祚、知名诗人冯亦同等,艺术成就都是令人敬佩的。

而在当今,作为江苏知名作家、宝应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何开文先生的文学作品,早已不动声色地闯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且,非常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笔者乃江苏高邮人,一名已过知命之年的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当代文坛的状况,对一些鼎鼎有名或默默无闻的作家、作者的情况,敢说也略有了解。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生活、创作、工作于邻县宝应的何开文先生。

佛家强调“有缘”。上个世纪90年代,笔者有一篇比较稚拙的短文,参加河南省周口地区文联主办的“龙凤杯”全国故事征文,侥幸获了个奖,并发表于《未来》文学杂志。这原本并无甚大惊喜,但是,在征文办寄来的获奖作者名录上,却见到了何先生的名讳,因其上注明是江苏宝应人,确有“他乡见老乡”之感,很觉亲切,当时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此后,因大姐汪凤娟女士在创办了宝应第一家少儿书画培训班(现为城西少儿书画学校),笔者不止一次前往宝应办事,有幸结识了双目有神、身材中等、颇有谦谦君子之风的何开文先生,增加了一些了解,且一直以师友视之。

何开文,笔名可人,大学本科学历,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之一、首届“全国百名小小说签约作家”之一、北大方正番薯网百名微型小说签约作家之一,现任扬州市宝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县政协常委、《宝应文学》、《宝应微型小说》主编,1984年以来,出版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及学术论文达200余万字,多次在文学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专集,已出版新扬州画舫录《宝应景观》、荒诞小说集《红辣椒》和《梦笔生花》、微型小说集《青苹果》和《嫩藕枝》、诗集《紫藤叶》、文艺评论集《评论者说》、文学评论集《评论者述》、散文集《绝色宝应》,并已主编出版《扬州微型小说22家》、《宝应微型小说25家》、《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宝应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应用文写作》、《政工业务论文选萃》等20余本专集,可谓收获颇丰。

何其有幸,笔者曾多次获得何先生签名赠书,每次读完旧书,就会将新书置于床头柜上,以便每晚翻看一些佳作,让清新的墨香沁入心肺,亦似在做“营养加餐”,感觉特好。

在这些专著之中,小小说作品占有很大比例,而且,绝大多数取材于他的家乡宝应,取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才能。有许多人说:“莫言是个讲故事的人”。我觉得何开文先生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很多作品从社会、文化、人性的角度,挖掘人的内涵,语言自然流畅,艺术精纯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奠定了何开文在江苏,乃至全国微型小说作家群中的比较突出的地位。

汪曾祺说过:文学作品应“有益世道人心。”还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这更是一句老话,是一句常识性话语,但又是一个颠扑不破的永恒命题。每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作家,都必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自己的作品闪耀出熠熠的人性光芒。

何开文先生正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从一个船民之子,退伍军人,一路走来,他尝遍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却始终心怀感恩,热爱生活,在工作之余,辛勤笔耕。数十年不易其志,实属难能可贵!多少个清新的早晨,多少个安静的夜晚,他胸无杂念,心境安祥,自由地呼吸与思考,开心地阅读与写作……

他的许多作品,显示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探索的极大热情,着力挖掘人性的多元,裸露人性的本真,展示人性的形态。对作品中的人物,他不是简单地进行情感和道德判断,而是以宽容的态度,从人的视点,表现他们的内心和行为,把他们还原为本色的人。

很多时候,何开文先生选择采用荒诞手法,使自己的创作更加自由。有一次访友聚会时,谈论起他的小小说新作《智商测验》,笔者认为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很浓的生活气息,其中那些貌似信手拈来的网络语言和某些官员、教授的雷人雷语,用得非常妥贴,极富喜剧效果,情节设计令人拍案叫绝。当时,笔者曾建议:“在文中添加‘也许在某些专业领域中,该教授是术有专精的’之类的文字……”而何先生的一番话令我有豁然开朗:“我认为作者要尽量避免对具体的、现实的问题,在作品中作直接的评判。”

在微型小说《钓钩》中,打工者孙某考了驾照,给一老总开车,在火车站附近,热心地送一个“腹痛”的男青年去医院,没收车资,却被交通稽查大队的人处罚了。此后,孙某决定向有关法律部门反映情况,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谁知投诉无门。他无奈之下,砍下了右手小指,加上投诉信,送到了市政府信访局……于是,市长批示,有关部门调查,其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而一个月后,又有人被“钓鱼”了。

“这种‘钓鱼’执法的本质,就是‘公权碰瓷’,结果无非是:一、增加社会恐惧氛围,人们道路以目,互不信任,因为人人都可能是‘鱼饵’;二、酝酿社会对相关执法部门的抵触情绪。”——文中,一位律师如是感叹。“这以后,还有谁愿意做好事、献爱心呢?!”打工者孙某,这个小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闪现着“真、善、美”的人性的光芒——虽然这是一种悲剧美,但相较于喜剧美和秀美、壮美,也许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在《“鬼子”进村了……》一文中,少儿时曾担任儿童团长,名闻全乡的抗日小英雄,如今已近80高龄的吴老爹,在一天半夜,面对偷偷摸摸来强拆商贸大市场的人们,忽然想起当年鬼子进村的情景,立即打电话给儿子:“鬼子进村了,你赶快通知大家……”天亮后,警察来到现场,而吴老爹却已被“鬼子”们打伤,躺进了医院……“吴老爹”们善良、正直,努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确有可信度,有现实感,有生活味,能使人们在笑声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在何先生的作品里,悲剧人物还有《三枪拍案惊奇》中的两个村民,特别是吴姓村民——据说是因袭警,他被A警官击毙,头部和腿部各中一枪。有记者问警官:“到底先开了哪一枪?”警方的回答不能令人信服。而在文末,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却是:A警官之所以向两位村民放了三枪,乃是从中国名导演张艺谋新拍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受到的启发。呜呼,这让人夫复何言?

其它作品,如《他、她》、《延缓生命》、《诗工厂》、《病因》、《遗言大写真》等作品,也都具有勇于探索与创新精神,颇多可圈可点之处,令人赞叹,限于本文篇幅,笔者就不再一一评论了。

总之,何开文先生能敏感触知、及时捕获生活中的一些相关信息,并对素材大胆进行艺术审美化改造,使之得到升华,富于普遍的人性意义和审美效果,应该说做得相当成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开文先生参加全市文学创作培训班,其间,听一位文友讲了一则趣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先生回到宾馆,立即拿出纸和笔紧张构思,然后笔走龙蛇。后来,这篇题为《短信事件》小说很快在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青春阅读》杂志上发表,并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二等奖,得到了如潮好评。

何开文先生对于微型小说文体,有着清醒的艺术自觉,而且具有比较高超的写作技巧。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以下特征:一、立意新;二、含量大;三、人物简;四、篇幅短;五、结构巧;六、重含蓄;七、结尾奇。而且,他与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保持着一定的感情距离,喜欢以客观的态度,审视社会现象和人性状态,专注于故事本身的展示,不去作肤浅的评说,这既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也给读者的阅读、思考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这是他鲜明的艺术个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难以忘怀的印象。

何先生在文学创作方面涉猎较广,包括散文、诗歌等多方面。而他对小说,尤其是微型小说,兴趣犹浓,笔耕不辍,已取得不俗成绩。我们期盼着他的文学创作能喜获更大丰收!

 

                            2013919日写于高邮

 

(作者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