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29|回复: 0
|
雅安上里镇:灾区村民自制“自强牌” 开展生产自救
[复制链接]
|
|
七家村人自制的“自强牌”。 “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雅安上里镇是雨城区受灾最为严重的一个乡镇。位于该镇的七家村,房屋都遭到不同程度损坏。但他们“不等不靠,自强自立”。昨(4)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七家村帐篷安置点采访,发现该村村民已开始下田劳作,学生入学就读,震后的村庄正在“震痛”中复苏。
34块纸牌 记录村民的坚强
“我们会以实际行动生产自救”,“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自强不息”,“节约用水”……这样的标牌,从七家村的街口一直插到了帐篷安置点,记者数了数,一共34块。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村主任张其慧一直在组织村民们抗震救灾,互助互救。昨日,当记者再次见到她时,她声音沙哑,已经有些说不出话来。
地震发生后,张其慧狠心将她的两个孙儿交给邻居照看,自己挨家挨户查看灾情。在她带领下,村民很快从地震的惊慌中镇定下来,开始新的生活。
地震后不久,一拨一拨的志愿者和解放军来到了这里,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给大家发放帐篷、方便面和水,冒着余震的危险冲进房屋里帮大家抢出大米和油……
乡亲们感动了。村里的孩子们不知从哪儿拖出来七八个纸箱,裁成了大小不等的纸牌,在大人们的指挥下,用毛笔在纸牌上写下了“感谢解放军叔叔”、“自强自立”等字样的标语,插在了已铺满瓦砾的街道两边。这些标语牌激励着七家村人,也成为抗震救灾画面中的一道风景。
一口大锅 拼出村民的团结
七家村受灾群众安置点搭起了30顶帐篷,住着130个七家村的老少爷们儿。安置点口子上,有一个条纹布遮挡下的露天“厨房”,130号人的伙食都在这个厨房里解决。
住进帐篷后,村民们商量,所有人伙食统一安排,就在一锅里煮,煮好了大家吃。早餐有政府提供的方便面和其他食品。午饭和晚饭需要动手煮,由二三家人合力解决。这种特殊的“转转饭”模式已经施行了14天。昨天负责为大家煮饭的是51岁的陈美江阿姨,她将从家里抢出来的坛子肉舀了些出来,准备做坛子肉炒莲花白。
陈阿姨说,100多号人每天两餐,每餐大约要用15斤米,但米、油和其他必需品,都是政府送来的,“如果临时缺点啥,邻居们就会将家里有的拿出来,拼拼凑凑的就过了。”
同住帐篷,同一口锅吃饭,以张姓居民为主的七家村,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记者 杨炯)
记者手记
走出震痛一个村庄正在复苏
记者在上里镇政府在七家村的帐篷安置点设置的临时医疗点,看到这里除了有几位村民在这看病治小伤,其它的帐篷空无一人。煮饭的陈美江阿姨告诉我们说:“学生上学,大人有的下地干活,有的翻瓦整房去了。”
七家村村主任张其慧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地震发生后,村民们很多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互救互帮成为一种风气。生活要继续,村民们都开始自觉地恢复生产。玉米已经种下了地,大家又开始忙着下地犁田,上房捡瓦了。
昨日上午,雨城区上里镇党委书记黄斌正率队在七家村对村民们的房屋进行定损。黄斌说,即将开始的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很艰巨,但七家村人的表现让人感动,也让大家对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充满了信心。
七家村的现在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但已经开始复苏的七家村未来一定很美好。
|
|
|
|
|
|
|
今日宝应网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