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汉,干起活来,却比年轻人干净利索;他是一位普通村民,在全村乃至全镇干部群众心目中,却有很好的口碑;他有着濒临多舛的命运,却能坚守精神家园;他是一位保洁员,却能一丝不苟,十分敬业,不叫累,不嫌脏。 他,就是鲁垛镇朱斗村保洁员潘永喜。 家住朱斗村朱巷组的潘永喜,今年69岁,全村人都知道,原本有一个人丁兴旺的家庭,婚后先后生下三个儿子,天伦之乐还没有享受几天,灾难就降临到他家头上,老伴和长子先后患上了不治之症,被无情的病魔折磨,导致他们英年早逝,撒手人寰,还抛下数万元的债务。他强忍悲痛,妥善地料理了爱妻和长子的后事,紧接着拖着疲惫的身体筹备二儿子、三儿子的婚事,既当爹又当娘,他所承受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常人难以想象。 为尽早走出贫困的阴影,培养晚辈肯吃苦、善持家的本领,老潘毅然决定与孩子分居生活。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起早睡晚,在自己3.6亩责任田里辛勤耕耘,2亩田长稻麦,其余田长蔬菜,节衣缩食,一点一点积蓄,决意先把集体陈欠还清。一天,他怀揣1200元现金跑到村部,说明来意后,在场的干部群众为之动容。他恳切地说:“村里帮我度过了难关,欠村里钱拖延不还,我更加不好意思。”诚实守信,令人敬佩。 2010年,村里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新建了公厕和垃圾池,物色管护人选。虽然公开招标,中标的保洁员由于方方面面原因,服务大不到位,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干部群众颇有微词。经再三考虑,后来选中了他。谈报酬,村里底标一万元,他只要八千元;打扫公厕原来1000元/座,他只要500元/座;清运草木灰,别人要50元/车,他只要20元/车。 2011年,老潘和另外三名村民参加招标,负责公厕、路面的打扫、垃圾的清运和河面水花生、漂浮物的打捞。他科学安排时间,每天早上3点半打扫厕所,不等村里自来水供水,宁可弯腰到附近河边拎水,赶在天未亮,无人如厕之前打扫;上午拖运垃圾池里垃圾(原来用人力三轮车拖运,误时费力),他一咬牙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将垃圾拖运到镇垃圾中转站,风尘仆仆,每天来回六趟;晚上打扫路面,一直干到九点钟,路灯熄灭为止。对于路边和巷口小道杂草,他采用人工拔除、药物防治的双效措施,有一棵都不放过。考虑河里养鱼安全,他先将水花生捞上岸,然后自费选购了“百草枯”和“水花生必杀”农药在岸上喷洒。 今年,村里开展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活动,扒土机在朱斗村施工长达一个多月时间,清运的泥土撒了一路。他想,如果日积月累,不仅影响村容环境,也可能会引发村民出行交通安全事故,必须前头撒,后头清。工作量大归大,千万不能大意。他特意雇上几个临时工帮忙清扫,雇来的帮工工资他自己掏腰包,有人不解地说他“你太痴了……”。 有一天晚上,刚上床休息的他听说“明天有雨”,他顾不上一天的疲劳,连忙从床上跃起来,带上工具上路清扫,在路上散步的村民见到他劝他“多保重身体,不能披星戴月”,他笑着回答“不碍事”,又头也不抬忙着清扫路面。次日早晨,果然下起了雨,被雨水冲洗的路面分外干净。 区域供水、管道埋设,使部分水泥路面切割坑坑洼洼,他找来瓦砾、泥土填平,使过往行人和车辆畅通无阻。 偶尔,公厕里贴着的整洁瓷砖上有痰迹,他一发现就用清洁球擦拭、用毛巾揩净;对个别人恶作剧地向刚扫过的路面上撒细泥,他不动声色连忙重新打扫;有人在路上放鹅,鹅粪污染路面,他总是耐着性子好言相劝。他无声的行动,博得干部群众交口称赞,只要见到他为环境保洁忙碌的身影,总会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夸他保洁的公厕比城里公厕还要整洁,无烟蒂、无痰迹、无异味,墙上无“牛皮癣”。 谈起老潘的为人,尽心尽力管护村庄环境的敬业精神,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夸他是朱斗村里的“时传祥”。自觉爱护环境已在全村蔚然成风,在全镇召开的保洁工作会议上多次受到表扬。 如今,他负责管护的10座公厕、20个垃圾池、3里多长的路面,加上刷白的外墙、路边的花木,已成为朱斗村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鲁垛镇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