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2|回复: 0
|
李永政:富裕不忘老乡亲
[复制链接]
|
|
李永政是宝应特水行业的顶尖高手,今年三十多岁的他,不仅看上去厚道、朴实,为人谦逊、正派,而且做起事来,有板有眼,掷地有声。也正因为在特水行业的特殊业绩,加上他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1989年,在山阳农电站上了两年班的李永政,辞职回到老家长沟特水养殖场,开始了甲鱼养殖。当时养殖甲鱼,大多是靠零散收购来的,要想养殖上规模,养好甲鱼,必须先过“识别”甲鱼这一关。起初李永政连甲鱼的公母都分不清。1995年,正是养殖甲鱼的高峰期,在收购过程中,他一边向行家请教,一边仔细观察甲鱼的习性,并加以对比研究。渐渐地,他熟悉并掌握了识别甲鱼的方法并且屡次试手成功。不少人和他打赌甲鱼的肚子里是否有无断针,结果一次次地输给他。很快,他成了养殖场及周边地区“识别”甲鱼的顶尖高手。有了这么一手“绝活”,李永政在县城苏中菜场开设专门窗口,为养殖场专收甲鱼。在保证甲鱼成活率的前提下,他拿应得的分成部分。三四年下来,他收购的甲鱼不但质量好,成活率高,而且价格也适中,得到场领导和广大养殖户的好评。
随着甲鱼养殖量地扩大,小仔鳖显得日益走俏。不仅县内养殖户需求旺盛,就连浙江、山东一带的专业养殖场也频频到宝应求购。小仔鳖的身价是一路攀升。一只出壳不久的小仔鳖由原先的几元一直上扬到30元左右。巨大的经济效益刺激着甲鱼养殖业,也拨动着李永政那颗想做“经纪人状元”的雄心。
1995年的仲夏,李永政带着近5万只小仔鳖,在家人的千叮咛万嘱托中,第一次坐飞机来到了福建。当时的他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可一想到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和毫不熟悉的人做生意,心里不免有点发怵。临离开家时,家人那“即使被骗了,人也要赶紧回来”的言语不时在耳际回响。在福建的福清,他凭真诚和厚道,很快和一家养殖场成交了这笔生意,一下子拿到13万元的现金,李永政有点手足无措,兴奋之余,他立即乘飞机赶回家报喜。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以后每隔个把星期,李永政就带大几万只的小仔鳖去做趟生意,一直很顺利。他在浙江那边的市场越做越大,继而发展到山东、山西等省,那几年,每年经李永政的手销到外地小仔鳖就近50万只,俏销的小仔鳖不仅红火了甲鱼养殖,还带起了一批农民经纪人。
随着业务的激增,李永政在其它乡镇和村场又培植了一批小经纪人,专门为他收购,然后由他统一向外销售。一个又一个的经纪人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一批又一批的农户从甲鱼养殖中淘走一桶桶的金。
生意的红火在给李永政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曾和他一同创业至今事业未成者,他给处于困境的同行不但以技术扶持,还给他们以资金或苗种帮助;也没有忘记那些贫困的农户,经常走村串户到农户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更没有忘记家乡的五保户和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逢年过节,他都要去看望慰问那些孤寡老人,每年给山阳镇敬老院捐款2000元,用以改善孤寡老人的生活条件和设施;每年捐助县残联2000元,给那些残疾人带来更多的方便;“5·12”汶川大地震,他个人累计捐款2万多元。08年资助原下舍乡的一个重症病人3000元;09年向县慈善总会一次性捐款5000元;对家乡的建桥铺路等公益事业,他也是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他说:“自己是靠党的富民政策富裕起来的,一个人富算不了什么,只有大家都富了,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好。”
现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李永政都会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光彩事业中,主动为少数民族儿童、敬老院的老人、困难家庭、重症病人送钱送物,他忙碌的身影总会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数年来,“蟹王” 李永政用于慈善事业的捐款捐物难以计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做好事不求回报,但求问心无愧,钱财乃身外之物,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主,重要的是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他养殖了1万多亩水产品,并带动了300多户养殖户。在他与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宝应水产品成功注册了商标,并在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设立了专卖店,把宝应湖水产品成功叫响全国。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全县慈善事业,帮扶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赢得了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也为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回报社会,投身光彩事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在自己成功的同时还带动一群村民共同致富,正是由于他各方面杰出的贡献,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扬州市“十大农民状元”、宝应县“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扬州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
|
|
|
|
|
|
今日宝应网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