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微型小说 阳春三月的一天,我因去扬州参加一个特约通讯员会议,在同路的车上侃上了几位爱好文学创作的朋友。当他们从名片正面得知我的姓名和从背面看到介绍《青苹果》、《嫩藕枝》和《红辣椒》三本微篇小说集子时,其中有位女孩子说,何老师我读过你的作品,那些作品都是微篇小说。 我说,微篇小说是我的主攻方向,同时也搞些中短篇小说的创作。 微篇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有什么区别吗。女孩问。 有区别,我说。搞文学创作的人知道,微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一样,以继承我国文学传统的一种样式而存在。这些文学样式之间无论从创作的表现手法上看,还是从创作的结构上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小说一般的写作素质,微篇小说也应具备。如果说,短篇小说是散文的结合体的话,那么微型小说多取材于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插曲,一个场景,一个镜头,反映的人物在较短的空间中所发生的一个片断行为,并向读者提示一个引人深思的道理。 请你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微篇小说的基本特征,好吗?旁坐的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的男孩说。 好的,我说。微篇小说的基本特征,由于表述的方式不同,因而归纳出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篇幅短。这个特征在“微篇小说”几个字里就反映出来了。以我的看法,微篇小说的字数在千字上下,短可以几十个字、上百个字,最长不宜超过1500个字,如果是2000个字的小说就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了。比如我的微篇小说《配角》,全文连标点在内不足200个字,着重讲述了一个形式主义在一些地区风行的故事。 二是含量大。这里所说的含量大不是小说的字数,而是指微篇小说有较多的丰富的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有人又称其为“以小见大”、“小中见大”,其实它们的意思都一样。我创作的“小聪聪眼里的世界”系列小说,篇幅都很短,反映的内容力求都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三是立意新。这个特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谓主题,就是指作品的人物、故事所反映出来的主要思想意义。在我的微篇小说中,不少作品或多或少的带有这一特征。如《发财指南》、《路遇“路霸”》、《劳模诞生记》,等等。在《来自飞碟的见义勇为者》里,叙述了一个小学生不慎跌入公园的湖水里,岸边看热闹的游人有一百多,可就是没人愿意下水救人,结果让天外来客──飞碟女子及时将小学生救上岸……很明显,这是对道德沦丧者进行的讽刺和抨击。 四是结构巧。写长篇小说也好,写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也好,它们都需要构思出一个好的结构,一个好的情节。微篇小说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就更需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好的情节。列在《青苹果》开篇的微篇小说《爱的错位》,将前后两个部分重复一次,前部分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摄下的是原始记录,后部分则是艺术的突兀异起,企图表达作品的深度和旷远。 五是人物简。微篇小说不可能象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那样安排较多的人物出场。有时可能是三四个人物,有时只有一二个人物。《同舞异梦》集中表现了一对中年夫妇“勇”和“娟”这两个人物,以一次舞厅里意外跳闸(电闸)的事件,来揭示这对夫妇的本性(也是人类所固有的本性)──舞厅里一片漆黑,“各自将手迅速插入邻舞异性的腰间,寻此机会领略一下婚外异性的风情”。没几分钟空儿,舞厅里即恢复光明,而使“勇和娟面颊绯红,恨不得入地三尺”,从而鞭挞那些伪君子言行不一的行为。 六是重含蓄。这个特征往往是作者将自己的深意隐含在作品中所刻画的形象之中,藏而不露,让读者去发展,去补充,从而产生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发表在《新华日报》(1995年4月16日)“新潮”副刊上的《取经》,就是我在微篇小说创作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尝试。在这篇小说里,把几个商场搞有奖销售的三个不同场面用一种文学结构形式表述出来,丝毫不带有作者的观点,或强加进去的意思,而是让三个商场经理“取经”的行为重复再现,以达到抨击那些名为有奖销售,实为推销商品、欺骗顾客的不良行为,让读者读之回味,回想小说中的主人公发展趋势。之后,这篇小说又被《微型小说选刊》(1995年第8期)刊载。 七是结尾奇。对于文章的结尾,古人有“豹尾”一说。《文心雕龙。附会》中也有一段谈结尾的名句:“若夫绝笔断章,臂乘舟之振楫;会词切里,如引辔以挥鞭”。这段名句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写文章的结尾要犹如行舟那样──桨止了然而船不止,象驭马那样──鞭停了然而马不停。从我的创作体会来看,微篇小说应该有一个较为奇特的、出人意料的结尾,有一个扣人心弦、跌宕起落的结尾。结尾结的好,才能使读者拍案叫绝,回味无穷,并能从中悟出道理来。《调价风波》通过围绕“海霸空调器”调价前后所引发的风波,制造悬念,最后则以“电杆上那张海霸空调器的告示原来是镇东小六子写的”、“小六子去年大学没考上,得了精神病,写告示的时候正是他的发病期”来结尾。这篇小说在脱稿的第五天即被《扬州日报》“梅岭”副刊采用,时间是1944年11月24日。 请你介绍一下微篇小说的表现手法。女孩插道。 我说可以,微篇小说要拥有众多的读者群,除了有一定的作品数量外,还很需要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出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提高读者的欣赏档次。这里所说的“精品”、“特色”、“档次”都与表现手法好差有关。《野豹》、《过河》、《买皮衣》等作品都以第一人称“我”出现,在人物对话中虽然没有出现冒号、引号之类的标点,但读起来能给人不落俗套的新鲜感。《关于“挖”的对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了一则微篇小说的情节。《棉帽》的结尾以“□□□□□□──这是洁本《金瓶梅》删节符号么?”作结,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在《诗一样的爱》里,用若干首小诗串起一篇微篇小说,力求使作品别拘一格,不落俗套。《来自飞碟的见义勇为者》、《他从时空隧道来》、《停长十岁》等,则向人们叙述了极为荒诞的故事。通过这些荒诞故事,使读者很快感悟人生感悟生活的真谛。 说到荒诞小说,我专门出了一本《红辣椒》荒诞小说集子。老实说,出版这本荒诞小说集出自我的老师、著名作家凌鼎年先生的一次建议。这还得从1996年的元旦之后说起。那天,我收到了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太仓市政协的凌鼎年老师为我出版的《延缓生命》一书所写的序。在序里,凌老师肯定了我的荒诞小说的创作:“我有一感觉,何开文一用荒诞派写法时,笔似乎活络多了,那思路就如天马行空般无拘无束,那故事也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那人物也就奇奇怪怪、怪怪奇奇,读罢掩卷,令人寻味,令人反思,令人深省,往往有可叹、可笑、可悟之感”,建议我“能有意识强化这种文体的创作”,“能独标一格,拓出一块自己的天地”。这篇序文并以文学评论的形式,在《扬州日报》周末版1996年10月4日发表,题目是《宝应城里笔耕人》。这之后,有的文学朋友竟向我“索要”荒诞小说集子。由此,我便开始注意收集已创作完成的荒诞小说稿子,并有意识地创作带有荒诞特点的微篇小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准备,我整理好了荒诞小说集子,定名为《红辣椒──何开文荒诞小说选》。但因受到出书难的困扰,书稿在案头上搁置了3个月之久。1996年12月18日,我有幸地结识了为江苏宝胜集团公司创作撰写报告文学专集《宝胜,腾飞的巨龙》一书的作者、宁夏作家郑正、陈勇二位老师。当我谈及这本荒诞小说专集 2/创作灵感源于创作动力 创作灵感和动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灵感来源于动力,灵感因动力而出现;动力则是灵感之母,没有动力就无从谈起灵感。可以说,灵感和动力是一种相互依存、共为一体的关系。 早在1984年以前,我还未涉足文学创作,那时主要热衷于应用写作理论的研究,曾撰写了50多篇论文,其中近30篇被《档案学通讯》、《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等省级、国家级刊物采用,《论秘书写作的逻辑结构形式》一文在《秘书》杂志1996年第5期发表后,还获得“全国第二届写作期刊展评”三等奖。接着又参与主编了几本应用写作专著,如《应用写作》、《应用文写作新编》、《应用文体写作新论》等。这些论著的发表和出版,为我研究应用写作理论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时凭个人感觉,应用写作研究领域的面比较窄,理性思维比较多。而生性富于想象的我,却不安于理性思维的现状,便见好就收似地搞起了形象思维——文学创作。 记得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是短篇小说《他、她》,讲述的是一位秘书妻子理解和支持丈夫工作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人物心理活动与场景(雪景)描写并驾齐驱的手法。初稿寄出后,即被《东北文学》1984年第3期刊用,还获得“东北文学精短小说优秀奖”。出乎自己意料的是,我的处女作不仅“一炮打响”——在纯文学刊物上发表,而且还获得了奖。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东北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们。不难想象,如果那篇处女作被编辑们轻易地扔进废纸篓的话,我很可能不会对文学创作有如此的执着追求,也不会接二连三的发表小说作品,出版小说集子。 第一次捧着带有油墨清香的《东北文学》杂志,再看到自己的小说稿子变成了铅字,那种喜悦之情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这就产生了极强的创作冲动,即本文所说的创作动力。 既然有极强的创作动力,那必然会有很多的创作思考,有很多的形象思维。于是便出现了创作灵感。之后,我陆续创作了数十篇、上百篇的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还有几篇中篇小说,不少作品便出现在《新华日报》、《扬州日报》、《青春》、《百花园》等数十种报刊上。 1994年10月,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子《青苹果》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付梓出版。翻着《青苹果》,我爱不释手,真是应了古人所说的“文章是自己的好”,更何况又是一本个人专集呢。这便又出现了第二次创作高峰,灵感也随之不断光顾。仅1995年春节期间,我就创作了20多篇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第二本小说集子《嫩藕枝》的出版,加之江苏省作家协会吸收我为会员,继而又参加了江苏省六次文代会和五次作代会,使我的创作动力达到了高峰,灵感的光顾更是家常便饭了。这便出现了如收入《延缓生命》中的“梦小说系列”、“荒诞小说系列”、“文体探索小说系列”和“虚实小说系列”等。 通过写作,我还结识了全国各地的作家、作者,以及许多读书的朋友。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便注重收藏这些作家、作者签名的书籍,总量已经突破了100本。其中如《红岩》作者杨益言、《早年周恩来》作者庞瑞艮、《再年轻一次》作者凌鼎年等。闲暇时,我常翻弄翻弄这些书籍,既对文学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又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以我的写作体会,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丰富人生经历确实是受益匪浅。迄今为止,我已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近100万字;在多次文学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出版了小说专集5部,参与主编应用写作专著3部;先后被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吸收为会员;河南省《未来》文学杂志社特聘我为专栏作家;江西省《微型小说选刊》在“当代微型小说百家”专栏作重点介绍;1998年4月,我荣幸地出席了江苏省第六次文联代表大会、第五次作协代表大会。根据我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成绩,组织部门任命我为宝应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常务),并兼任宝应县作协理事长、《宝应文学》主编。 由此可见,没有创作动力,就不会有创作灵感,也不会有如此收获。所以,作为“爬方格”者,切不可没有创作动力,更不能轻易放弃灵感的光顾。 3/荒诞于梦中,荒诞于无中生有 ——关于微型荒诞小说的创作体会 自1989年在《东北文学》杂志上发表我的微型小说处女作《他、她》之后,至今已有300多篇微型小说作品问世。在这些微型小说作品中,有一部分是荒诞小说,总数有40篇之多。这些微型荒诞小说,为我之后创作微型小说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自身特色。 有不少文友曾问我:“你一个为人较为严谨、做事较为稳重的人怎么会创作出这么多的荒诞小说?”其实,我所写的荒诞小说大多是睡梦中的故事情节。有时一次梦醒后,会将梦中的故事情节继续做下去,延续梦境,使一次梦能够符合一篇微型小说的结构要求。如《回归自然》、《红色》、《力》等系列梦小说,都是在梦醒之后完成创作的。 记得第一篇微型荒诞小说《彗木相撞之前刻》,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某某月某日天上的彗星和木星将会相撞,有的说“彗木”相撞时会地动山摇,也有的说“彗木”相撞时人类会重现“恐龙灭绝”式的灾难。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的下半夜,我被一个恶梦惊醒。恶梦醒来,往往对梦中的情节还十分清晰,于是我就迅速拿起床头边上的纸和笔,按照梦中的思路,并加以合理的想象,设定了一男一女30年前,同年同月同日生于一个宅院内,是两家人,是邻居;20年前,这一男一女同时就读于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同是班干;10年前,这一男一女同时高中毕业,同时在镇办厂工作;5年前,这一男一女分别组建了家庭。他们虽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是由于两家人有隔阂,未能结为百年之好;一个月前,在同一个镇办厂上班的这一男一女,同时被厂里评为生产能手,奖励的方式是让他各自带着自己的爱人免费去黄山疗养十天;一天前,这一男一女同时从疗养院里的小报上得知“彗木”相撞的惊人消息;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疗养院里便有人将原来的低档床位换成了高档的,也有人很大方的到档次高的饭馆吃山珍海味。那一天,这一男一女夫妻在疗养院里目睹着人们种种非正常的神态,男的心想,我与她青梅竹马只因无缘份未成美满姻缘,今生今世仅剩几个小时了,绝不可错过机会说声“我爱你”。这女的心想,我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小无猜,而今更要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否则不是枉活了这一辈子么?于是,就在“彗木”第一次相撞之前刻,这一男一女相约在疗养院的花园里,他们像久别的夫妇那样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忘情地亲吻着对方……“青天白日的你们俩贼大的胆!”这一男一女的爱人不约而同地同时寻找到疗养院花园里,见到眼前一幕不禁怒火中烧。又同时的向他们喊道:“你这没良心的小贼人,‘彗木’马上就要相撞了怎么舍得撇下我与他人寻欢作乐?!”这篇微型荒诞小说,就是要借以“彗木”相撞的特定时刻,来揭示人的本性,讥讽人性的虚伪性。这篇微型荒诞小说定稿后,很快被湖南《扬帆文学》杂志发表,之后又被收入荒诞小说集《红辣椒》一书之中。 说到《红辣椒》荒诞小说集,出自我的老师、著名作家凌鼎年先生的一次建议。这还得从1996年的元旦之后说起。那天,我收到了由凌鼎年教师为我出版的《延缓生命》一书所写的序言。在序言里,凌老师肯定了我的荒诞小说的创作:“我有一个感觉,何开文一用荒诞派写法时,笔似乎活络多了,那思路就如天马行空般无拘无束,那故事也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那人物也就奇奇怪怪、怪怪奇奇,读罢掩卷,令人寻味,令人反思,令人深省,往往有可叹、可笑、可悟之感”,建议我“能有意识强化这种文体的创作”,“能独标一格,拓出一块自己的天地”。这篇序言并以文学评论的形式,在《扬州日报》周末版1996年10月4日发表,题目是《宝应城里笔耕人》。这之后,有的文学朋友竟向我“索要”荒诞小说集子。由此,我便开始注意收集已创作完成的荒诞小说稿子,并有意识地创作带有荒诞特点的微型小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准备,我整理好了荒诞小说集子,定名为《红辣椒—何开文荒诞小说选》。但因受到出书难的困扰,书稿在案头上搁置了3个月之久。1996年12月18日,我有幸地结识了为江苏宝胜集团公司创作撰写报告文学专集《宝胜,腾飞的巨龙》一书的作者——宁夏作家郑正、陈勇二位老师。当我谈及这本荒诞小说专集时,他们欣然应允,愿向中国华侨出版社推荐。《红辣椒》荒诞小说集子出版后,在社会上,尤其在文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江西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微型小说选刊》在刊出“《红辣椒》书讯”之后,又将我列入“当代微型小说百家”于刊物的封二作重点介绍。同时在刊物里辟出“当代百家”专栏从《红辣椒》集子中选用了两篇荒诞小说,即《延缓生命》、《病因》(见《微型小说选刊》1997年第17期)。这之后,全国各地约有50多位作家、作者来信评论我的荒诞小说,并购买、索要《红辣椒》。 也许是出于文学创作习惯的缘故吧,有时梦中的发展经过很像似一篇小说的情节。当梦醒时,对梦的内容印象十分清晰,但由于是在夜间,梦醒后未用笔记下来,待第二天再去回忆时,大脑中的印象已经荡然无存了。 俗话说:“吃一蜇,长一智”。有了多次教训后,我便在床头柜上放上笔和纸,以及时把握灵感的到来。1994年国庆节休假期间的一天夜里,我又一次的进入了梦乡,梦到了军营生活,梦到了首长夫人对警卫员说,你和我的女儿真是天生的一对,可惜只是两个兜。警卫员回宿舍躺在床上回味着首长夫人的一番话语很是激动不已。从此,他在工作之余便抓紧文化学习。军校招生那天,警卫员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并被北京一所军事院校录取。进入军校学习后,警卫员仍记着首长夫人的话语,他摸着四个兜的军装时心里又是一阵激动。临毕业前,警卫员毅然的向首长夫人的女儿发出了一封求爱信。一月后,警卫员收到了首长夫人女婿的信,告诉他,我当初考入军校也是首长夫人——我的岳母激将出来的。后来,警卫员经常收到首长夫人的书信勉励。警卫员更加勤奋学习,又以高分考上了研究生。再后来,警卫员得到了研究生导师女儿的爱情。梦醒后,我对梦进行了多次回味,同时拿起床头柜上的笔和纸将梦的内容全部原始的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对记录稿又进行了二次创作,最终形成了读者所看到的微型小说《力》。 我的微型荒诞小说之所以能够成功问世,有如此的效应,我的体会就是缘于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即如凌老师所说的“能独标一格,拓出一块自已的天地”,荒诞于梦中,荒诞无中生有。 4/以微型小说名义 微型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一样,以继承我国文学传统的一种样式而存在。她以其独特风格而独树一帜,迅速圈起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并日趋根深叶茂。 在全国微型小说这座繁茂的百花园中,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应该说可圈可点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宝应就有多名文学作者涉猎微型小说创作。20多年来,他们的微型小说作品陆续见诸于《人民文学》、《青春阅读》、《雨花》、《青春》、《微型世界》、《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短小说》、《金山》和《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文学》、《宝应日报》、《宝应文学》等数十种报刊杂志上;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宝应县文联、作协就已在全国县级率先编辑出版了《宝应微型小说作者群作品选》,收录了30多位作者的50多篇作品。之后,又于2002年4月推出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专集,收录了50多位作者的90多篇作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2002年5月组织举行首发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微型小说界堪称“全国县级文联组织出版微型小说作家群体专集第一家”,为“首创”;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镇江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月刊《金山》杂志于2003年6月以“宝应微型小说军团风采”栏目集中推出了何开文、范学望、徐少奎、刘金钟4位微型小说作者,刊发20篇微型小说作品;与此同时,县文联、作协还十分注重发现培养微型小说新人新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何开文陆续推出微型小说集《青苹果》、《嫩藕枝》、《红辣椒》、《延缓生命》。范学望也于2000年底以来陆续推出微型小说集《太阳》和《细无声》。高俊在《雷池文化》、《微篇文学》等报刊上推出微型小说作品专版,总量达20多篇。何开文、范学望联合推出微型小说集《同好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03年8月。此外,刘世昌的《宝应风采》、张元顺的《搏击声声》、徐汝清的《情系荷乡》、蔡宜久的《荷荡晴雨》等综合文集中也收入多篇微型小说作品。刘长海、周雨亭、吴永煜、欧必林、吴立春等微型小说作者的作品,或被入选《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等有关专集,或在《扬州晚报》、《宝应文学》等报刊发表;何开文、范学望、徐汝清还陆续被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吸收为会员。 为了更好地“创建宝应文艺品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宝应县文联、作协已于近期组建宝应县微型小说学会班子,创办《宝应微型小说》刊物,并领衔主编《扬州微型小说二十家》专著。其中,《扬州微型小说二十家》中的作者,宝应就有10人之多,他们分别是何开文、范学望、徐少奎、刘世昌、刘长海、徐汝清、蔡宜久、高俊、刘金钟、周雨亭、吴永煜、欧必林、吴立春。 今年8月30日,宝应迎来了又一盛世: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在宝应隆重成立。来自于省内外的60多名作家汇聚“中国微型小说之乡”宝应,见证了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成立仪式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江苏省的微型小说创作有着作家多、作品多、读者多的优势,从文化基础建设方面最能展示江苏文学风貌,江苏的微型小说创作与发展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坛微型小说的总体水平,在世界华文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立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旨在进一步展示江苏江苏微型小说的创作成果,探究江苏微型小说的发展轨迹,总结江苏文学繁荣的规律,促进全省微型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乃至对全国微型小说的繁荣与发展,推进江苏文化大省建设。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在宝应隆重举行成立仪式,这既是对宝应“中国微型小说之乡”的一次宣传推介,也是对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工作的一次肯定。 “微型小说存气韵,千字文中见精神。”21世纪将是微型小说大显身手的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微型小说以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独特优势,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 我们对宝应微型小说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5/关于微型小说的只言片语 △微型小说存气韵,百字文见精神。 6/我的读书史 我自小就喜欢读书。可以说,读书伴随我长大成人,读书是我收获知识的“阶梯”。在我的住所不大的两室一厅里,几乎每个房间里都有书橱或书架,甚至于橱房餐桌旁也摆放了书架,摆满了自己喜欢读的书籍。因为,我深知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 读书,“读”来了四枚“三等功”奖章 1976年10月,我应征入伍,在某部炮团二营部侦察班服役。当时部队的学习风气很浓,训练之余,假日之余,只要一有空闲,我都会捧起书本读书,这其中有《毛泽东选集》1-4卷缩印本,有班长送给我的《雷锋的故事》,有从战友那里借来的书,还有自己手抄的书。部队营房座落在交通不便的山沟里,买书的机会很少,加之每月只有几元钱的津贴,想读到自己想读的书几乎廖廖无几。于是我就借助于抄书。每次从战友那里借到一本好书,我就边读边抄,熄灯号吹过之后,就用小手电筒躲在被窝里抄。有的书战友急着要,就抄录一些好的段落,或者好的句子。记得那天抄书抄到深夜一点多钟,排长查铺发现了我的“秘密”。当兵入伍不久的我吓得从二层架子床上滚落到地,左大腿刮在了排长的手枪套子上,顿时划出了一个小口子,至今还留下了一块疤痕。这段经历一直成为我教育女儿好好读书的口头禅。 在读书的同时,我还注重将读书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在读书笔记本里。日积月累,一年下来记录了5本。5年兵当下来,足有20多本读书笔记。记得在1977年底,营部向团里评优报功,我被评为有生以来的第一枚军功章——“三等功”。之后几年里,我均因能及时写读书心得体会,能应用到部队的训练和实际工作中去(曾获得全师侦察班快速捕捉目标第一名的成绩),即当时所谓的“活学活用”,连续四次被团部授予“三等功”的荣誉,平时嘉奖更是不计其数。1978年底,我还被南京军区十二军政治部授予“学雷锋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 读书,“读”出了近百篇学术论文 1981年10月,我从部队复员回到地方。时任助理秘书的我,为了尽快适应本职工作,便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应用写作理论。说句实话,在一个县级城市,要想在某一学科领域搞出些名堂,有所建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应用写作专业书籍不多。有一次为写一篇《论秘书写作的逻辑结构表现形式》,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文友翻遍了整个库存图书,向我提供了好几本参考书,还借去南京出差的机会,又为我带回了《逻辑学》、《公文与逻辑》等专业书籍。在这期间,我陆续撰写了30多篇应用写作研究论文,并在《应用写作》、《秘书之友》、《文秘》等全国性的应用写作刊物上发表,且出版了《应用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新编》等应用写作专著、专集。后来,为适应现代干部的要求,我又开始读起了有关电脑的书籍。 这之后,我通过通读有关宣传业务方面的书籍,撰写了宣传业务论文和调研报告,陆续在《群众》、《扬州学刊》、《江苏宣传》等十多家杂志上累计发表论文达40余篇,至今共在书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2000年6月,我还出版了学术论文专集《宣传业务纵论》,字数为22万字。从政20多年来,共主编学术论文专著、专集10多部。如《宣传业务纵论》、《宣传文化教育论文选萃》、《政工业务论文选萃》、《长江文化论丛》、《学术论文选编》、《政工论文选编》、《学术论文汇编》等。 读书,“读”成了省级作家协会会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从朋友处得到了一本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所著的微型小说集《一分钟小说》。书中的作品有的立意独特,构思巧妙,很有几分气势;有的画龙点睛,令人拍案叫绝。读了一篇、两篇、三篇……当读到十篇之后,我的骨子里就有一种也想创作微型小说。当读完全书之后,我的处女作《他、她》的微型小说已成雏形,并刊发在1989年第3期的《东北文学》杂志上。 以我的读书体会,读书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丰富人生经历确实是受益匪浅。是读书让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迄今为止,我已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近100多万字;在多次文学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出版了小说专集如《青苹果》、《嫩藕枝》、《红辣椒》、《延缓生命》、《停长十岁》、《同好集》等6部,并主编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两部,先后被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吸收为会员;《小小说选刊》杂志社确定我为全国百名小小说签约作家、《未来》杂志社特聘我为专栏作家;《微型小说选刊》在“当代微型小说百家”专栏作重点介绍;1998年4月和2005年10月,我两次荣幸地出席了江苏省文联、作协代表大会。 读书,“读”识了百位全国各地的作家 通过读书,我还结识了全国各地的作家、作者,以及许多读书的朋友。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便注意用自己创作出版的专著、专集与全国各地文友交流各自的作品集,收藏这些作家、作者签名的书籍。目前,我所收藏的全国作家、作者签名的书籍总量已经突破了500本,包括作家、作者100多人。其中如《红岩》作者杨益言、《早年周恩来》作者庞瑞艮、《再年轻一次》作者凌鼎年等。闲暇时,我翻阅这些书籍,既对文学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又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由于收藏作家、作者的签名书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质量,不久,我便成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读书,“读”写了多篇书评和评论专集 因为喜欢读书的缘故,我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书评和读后感。这里包括时任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昌智等主编的报告文学集《风帆》的读后感——《当代的群英谱—读报告文学集〈风帆〉随感》,还有扬州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蒋亚林的短篇小说集《黑暗中坠落》一书的读后感——《一种极强的创作张力—扬州作家蒋亚林小说创作艺术谈》、扬州市知名作家许国江的微型小说集《痴情》一书的读后感——《大器晚成亦在小小说》,以及应文友出版专集之约写就的序言,总量已达50篇之多。 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史出版社还将这些书评结集出版,书名为《评论者说》;2000年8月2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发表了我的的文学评论《读高蓓散文集<倾听心灵>》;《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文学》陆续发表评论文章20多篇。 时下,书店、书亭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县城的各个角落,新书、好书琳琅满目,一天比一天多。现在的我,将买书作为一个任务,将读书作为一个嗜好。宋朝诗人尤袤说得好:“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与书结缘,对于不甘荒度人生的人来说是一大幸事,而通过读书使之增长知识,勤于笔耕,结识友人,我以为,则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