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两栖作家 ——序《评论者述——何开文文学评论选》
□ 顾建新 何开文是江苏宝应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他为推动中国微型小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在县级城市率先创办了《宝应微型小说》杂志、出版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使宝应获得了中国第一个“微型小说之乡”品牌。特别是把宝应的作者团结起来,形成了一支很可观的创作队伍。他们经常性地在一起进行创作研讨,认真分析作品得失,使写作的水平不断提高。 可以说,宝应微型小说创作能够轰轰烈烈地开展,是与他这个领头人付出的心血分不开的。他眼光远大,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着信心,认定微型小说是朝阳事业,因此不仅自己全力以赴,而且以极大的热情鼓舞了一大批年轻人参加创作;他平易近人,为人真诚,善于团结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作者,形成了一个极有力量的团队;他做事务实,严谨细致,力求每一项工作都有成效。实践证明,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地区,工作能否开展得有声有色,与“领头羊”的目光、气魄、作风是分不开的。 何开文自己还是很有成就的微型小说作家,出版了多本小说集。他的“微型荒诞小说”很有创意。我曾为他的集子写过序,并参加了他在古城扬州举行的微型荒诞小说集《梦笔生花》首发仪式。最近,他又把文学评论文章以《评论者述——何开文文学评论选》结集出版,这更令我惊喜! 当前,我们国家有许多成绩卓著的微型小说作家。但评论家却不多,能写小说同时兼写评论的作家更是甚微。评论力量的薄弱,影响着小说水平的整体提升。理论与写作,犹如鸟的两个翅膀,缺少一个,都不能展翅高翔。而写作与理论同时兼有,更是意义非凡:创作的实践,为理论的阐述提供了依据;理论的探索,能明确创作的方向与纠正不足。因此,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两栖作家”出现。文艺界曾提出培养“学者型”作家的口号,这是高瞻远瞩的举措,既击中了某些先天不足的作者的要害,又为今后更多作者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如果我们从创作事业发展、培育更高层次的作家这个大的背景来看待何开文的文学评论文章,就更有深切的意义。纵观何开文的文学评论文章,我以为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评论的文体丰富。即不仅评微型小说,而且有诗歌,有散文。何开文评论诗歌的文章,能从作品的意境入手,品味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即注重话语的语境。这样就能准确地把握诗作的脉搏,做到抓住要害,鞭辟入里;他评论散文,能探寻到原文的精髓,特别是对优美的文章,同样能用声情并茂的文字予以评介。因此我们读作者蝗原文也好,读何开文的评论也好,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对微型小说,他因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能抓住要点,切中腠理。他提出微型小说的创作,要有“选题新”、“人物简”、“重含蓄”、“结尾奇”的特点,可说是真知灼见,有“点穴”之工。 第二,由于何开文的生活阅历、长期的工作环境等因素,从而形成他独特的文学主张:大力讴歌真善美。他的评论,非常注重对传扬崇高精神、歌颂社会美德的作品的赞美。我以为,当前我们的文学作品,抨击的多、揭露的多,而对民族优良传统,当代社会正义弘杨不足。我们既要批判,也要树立。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更要大张高风亮节的旗帜。鲁迅先生曾说过,文学是导引人前行的明灯。当前,我们有不少作品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以迎合市俗为手段,有些文学作品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研究何开文的文学评论,就有现实的意义。同时,正是他的主张,使他的评论充盈着昂扬向上的力量,文字间透露出勃勃的生机,一股沛然的激情扑面而来。 第三,何开文的文学评论,既评作品,又品人品。他往往先从作者的生活、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思想入手。从与作者的交往切入,再谈作品的特点。法国作家布封曾提出:“风格即人。”文品不等同人品,但不能忽视人品对作品的深刻影响。也只有深入了解作者,才能做出中肯的评议。因此,何开文的这种文学评论方式、方向是对的。 何开文的文学评论,不是学院式的,因而给人没有空洞与枯躁的感觉,仿佛是和读者在亲切地交流,与你娓娓地谈心。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文学评论,在技法的探索与理论的提升上,是不是稍显了不足。因为是初步的涉足,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既然已经迈开了步子,就应坚定地走下去。 应当说,何开文在文学评论的道路上,前面是鲜花盛开的春天。我期待何开文有新的文学评论作品问世! 2012 年3月于徐州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全国征文大赛七届总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