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二辑 景点传说

2013-9-4 10:43| 发布者: 宣阳荷| 查看: 1139| 评论: 0

荷园的传说

□何开文

 

 

荷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宝应县射阳湖畔是国家AA级风景区和全国农业示范点,全园规划总面积10469亩。园区的月亮湖区域还生产鱼、虾、蟹、龟、鳖等水产品,遍长芦苇、蒲草、茭白、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形成较为独特的生态旅游环境,亦称苏中“沙家浜”, 是历届中国·宝应荷藕节和全国第十八届荷花展览会的主要参观现场,还是电影《小小新四军》、《新柳堡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和主要拍摄地。2011年7月18日,宝应县委、县政府在新落成的“二妹子大舞台” 隆重举行了“2011中国·宝应荷藕节开幕式”,省市县领导和数百名游客见证了这一盛会;为配合荷藕节的隆重开幕、扩大宝应荷园的宣传效应,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还开展了“《大众摄影》影像·传承全国百名摄影家荷乡宝应行”采风活动,7月23日,来自北京、上海和江苏省内220多名摄影家会聚荷园,拍摄了1000多幅作品。

1998年,以射阳湖镇水泗为主要荷藕生产基地的宝应县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宝应荷藕,自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有种植荷藕的史书记载。荷藕品种以本地“美人红”、“雁来争”、“野莲”为主,近年又引进了 “洪湖莲”、“太湖莲”、“太空莲”等,是江苏省莲藕新品种引进和良种培育基地。每逢中秋佳节,民间有选用上等连枝藕供奉月亮和吃藕饼的习俗。清朝雍正年间,宝应藕粉被选为皇室贡品,誉为“鹅毛雪片”。

关于宝应荷藕,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宝应的五湖四荡原来是白水一片,只长些芦苇、蒲草。有一回,天宫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散步来到瑶池。他们拨开云层,遥望人间,只见安宜东荡地区一泓碧波,百里方圆,水天一色,好一派湖荡风光。玉皇大帝见状,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此乃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在一旁附和道:“此景虽妙,但有不足,缺少花卉点缀。”玉皇大帝点头称是,便命荷花仙子捧出一把瑶池莲子,撒向水泗湖荡。从此,这里便是莲叶田田,荷花盛开,粉白嫣红,一片清香,宛如天上的瑶池仙境。

根据史料记载,荷藕具有许多药用价值,清香可口,健胃消食,利便防痔,降脂降压,以及调节人体代谢等功效。为了进一步开发和扩大荷藕利用价值,射阳湖镇已建有全国规模较大的荷藕批发交易市场,创办了多个荷藕加工企业,生产盐渍藕、保鲜藕、水煮藕、捶藕、精制藕粉、藕粉圆、藕汁饮料、碧荷茶等,大部分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宝应荷园自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往观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旅游;每年荷花盛开时节,都有新闻媒体前来取景。《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法国公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到荷园拍摄专题片,并在法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播放,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提高了宝应在外界的知名度。

 

 

九龙口的传说

□王艳丽

 

 

1986年,刚出校门的我,一个偶然,认识了当时在郑州153医院疗伤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勇士,怀着对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少女的心湖渐渐漾起了爱的涟漪,一颗爱情种子在我的心底悄悄萌发。后来,我便义无反顾地追随着心中的白马王子来到了他的故乡——宝应,成为一名宝应媳妇。

宝应是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这让我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因此,对宝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多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和风土人情,我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县邑风物丛书《宝应》中了解到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中有多篇作品是在宝应写成的。浓郁的历史人文让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宝应是一方文学热土,在这里可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于是,初来乍到的我便一下子爱上了她。

文献记载,清康熙九年,应同乡宝应知县孙蕙之邀,蒲松龄从山东淄川蒲家庄老家来到宝应县衙做幕宾,代写文告、书启,协理政务。他在政务之余十分喜欢收集奇闻趣事和当地传说的民间故事,为他日后创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小说素材,写下了《席方平》、《酆都御史》、《伍秋月》等一篇篇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脍炙人口的文言短篇小说。他在宝应期间以及后来返里撰写的如《秦桧》、《席方平》、《聂小倩》等30多篇小说内容中,均带有相当一部分当时宝应社会背景的烙印和当地黎民百姓生活的痕迹;近几年来,我又陆续从相关介绍宝应历史文化的书籍中了解到了有关宝应民间传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是九龙口的传说。

宝应九龙口有两处,一处是在射阳湖镇林上村与建湖县蒋营镇的交界处;一处是在鲁垛镇以东的陶林村。

先说地处在射阳湖镇林上村与建湖县蒋营镇交界处的九龙口。它地处宝应、建湖、淮安、阜宁四县(市)的交汇处,隶属于宝应的西安丰、林上、钱沟、新舍四个河道,以及蚬河、溪河、黄河、涧河、城河等九条自然河道。它汇合于龙珠岛,形成九龙抢珠的复合水系。相传远古时有一条大黑蟒经常在这一带兴风作浪,荼毒生灵,民不聊生。东海龙王得知后,专门派了九个龙子来到九龙口降服黑蟒。九龙子与黑蟒展开了殊死搏斗战胜了黑蟒,为民除了一害。九条河道就是当时九个龙子与黑蟒搏斗时留下的痕迹,被后人称之为“九龙口”。

传说来九龙口降服黑蟒龙子中的第九个龙子,他见人间民风纯朴,便主动留下来为九龙口的百姓充当保护神。之后不久,九龙子与民女玉珠结为秦晋之好。为了感谢九个龙子,当地的老百姓在九龙口的土墩上建起了一座龙王庙,让九龙子和玉珠厮守一生。九龙口的土墩被后人称为“龙珠岛”。令人称奇不已的是,九龙口龙珠岛尽管四面环水,却从来没有被大水淹没。历史上几次的大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1年百年未遇的洪水,龙珠岛均安然无恙,被人们称为不沉的“龙珠岛”。据说,龙珠岛现象还引来了几位专家前来考察,均以无果而离开。
    再说地处鲁垛陶林村的九龙口。它位于鲁垛镇以东的陶林村,村北方向有一圆形土墩四面环水,九条自然河口交汇于九龙墩,被人们称之为九龙口。相传唐朝五代后期,当时的九龙口是一片荡滩,渔民们在九龙口以打鱼为生。在这些渔民中有一赵氏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因母亲病故而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天夜晚,父亲与邻船结帮外出打鱼,赵氏少女与一水獭猫变成的英俊少年相好。不久,赵氏少女怀上了英俊少年的孩子,生下的是一个男孩。有一天小男孩去集市卖鱼,在一位老夫人的指点下将其父(水獭猫)的尸骨放于九龙口水底。在鲁垛陶林村有一个民间传说,就是谁把父辈尸骨放入九龙口内后代便坐九龙宝座,终将会成为皇帝。小孩数年后果然飞黄腾达坐上了九龙宝座,成为皇帝。
    九龙墩上有一座关帝庙,因屡遭水患,地方绅士便将关帝庙改建为大王庙,意在祈求龙王镇水。建成大王庙后,每逢大水来临,九龙墩从不被水淹没,且大王庙的香火更为旺盛。九龙墩北面水塘中有一名曰“子孙坟”的小土丘,传说妇女婚嫁后不孕在子孙坟上取一泥块回家便能怀孕。如此种种,传颂至今。

 

白鹿岛的传说

□刘世昌

 

 

在明镜般的宝应湖中,有一个翡翠般的大岛,名叫“白鹿岛”。

当地传说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夺淮洪水南下,本地村民尚不知晓。忽然跑来一只白鹿沿村鸣叫,众人出来一看,北方大水滚滚而至,慌忙随着白鹿向高地奔跑。上了高地,宝应运西转眼一片汪洋,高地被水围困已成孤岛,众人无不感激白鹿救命之恩。

惊魂方定,忽然又传来一阵阵呼救之声,远远望去只见一棵树梢上有个妇女,抱着个小孩在波涛中摇来晃去,情势十分危急。白鹿长鸣一声跃入水中踏波而行,将这母女俩稳稳当当地背回岛上。三天过去,洪水仍然持续上涨,眼看岛屿将被淹没,村民个个惶惶不安。这白鹿向天鸣叫三声,又用足蹄跺地三下,水涨岛升,永不沉没。众人知是神鹿,纷纷下拜。

半月后洪水退去,忽然来了一位慈祥的老翁,他个子不高,脑门凸起,一手捧仙桃,一手拄拐杖,赞许地拍拍白鹿的颈项。白鹿向村民鸣叫作别,老翁骑上白鹿驾云南去。一位老先生忽然惊呼起来:“此乃南极仙翁老寿星啊!”村民们闻言,个个慌忙向空中礼拜。从此以后当地人便将此岛称为“白鹿岛”。

如今,这岛连同湖边森林绿地,已经开发为“白鹿岛国际生态旅游区”。林木遮天,百鸟翔鸣,风光十分秀丽,已成为宝应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宁国寺的传说

梁鼎成

 

 

据县志记载,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名宁国禅寺,后易名为宁国教寺,迄今已有1368个春秋。原址在大新桥东,叶挺路北侧。面临大街,背倚城墙,前后共六进,寺房计数百间,有“跑马关山门”之说,乃淮东一大名刹。明朝时士子儒生读书其中,入寺则书声梵音洋洋可听。清兵入关后,因其规模宏阔常为过境和驻防兵士所据。“不幢幡而旌旗,不钟鼓而刁斗,不梵语而铙歌”,邑人刘中柱曾为之慨叹。清道光六年一场大火,颜鲁公所书宁国寺匾额亦随之焚毁,令人扼腕?选近百年来频遇人祸屡遭天灾,古寺日渐凋敝。解放后改建为大众电影院,所剩殿宇陆续拆毁,仅存一座蝴蝶厅,如今已破败不堪。

1998年,县领导部门对宁国寺迁址重建规划又作了调整,把原定占地面积扩大一倍,增加到一万平方米以上。东自安宜南路,西至回龙巷,北起东门大街,南临宋泾河的范围全都划入新建的宁国寺。于是,以新建大雄宝殿为先导,逐步完善的计划开始紧张有序地实施。明波、贤愿、天乐等高僧大德在抓好以寺养寺的经营管理同时,八方结缘到处募化,大力筹措资金。本邑居士信徒也纷纷慷慨解囊鼎力资助,同为添砖加瓦。

施工期间,工地的机器声和佛事的诵经声此起彼伏,挥汗如雨的工人与静默礼佛的僧侣隔窗相望,交织出僧俗同忙共建宝刹的兴旺景象。一日,我正与老僧谈经,忽闻重物落地声,急忙跑去观看,是一人从大雄宝殿顶部脚手架上坠落,旋即被送往县人医抢救。很快消息传来,此人竟然毫发无损。如此不幸中之大幸人皆称奇。

大雄宝殿土建完成后,接着是正中的释迦牟尼像、两边的十八罗汉像和背后的观音海岛等雕塑制作及绘彩装金。同时,大殿东侧的藏经楼、环绕古寺的临街仿古楼群的建设和僧舍等设施的修缮,一直忙碌到新世纪第一年的盛大庆典举行之时。

 

 

 

安丰都天庙会的传说

潘明智

 

 

都天庙名列旧时安丰五大庙宇(即都天庙、观音庵、极乐庵、真武庙、文昌宫)之首。始建于唐朝,毁于1942年,相传为纪念唐代的张询(亦称杜根洪)而建。都天庙里设有大殿、太阳庙、东厢、西厢、大戏台等建筑。大殿正中供奉着都天爷爷的黑脸神像,两旁排列着诸神罗汉,太阳庙里供奉着太阳神像,东厢又称财神殿,供奉着财神爷的神像,大戏台面朝大殿,都天庙会时在此演出各种戏剧。

据传说,杜根洪中了武进士后,载誉还乡途中搭上了瘟船。瘟船上有5个鬼卒,他们奉闫王旨意在人间散发瘟丹,瘟丹散发到那里,人畜就死到那里。杜根洪为了使一方百姓免遭此灾,便将这些瘟丹全部吞进自己肚里,结果全身变黑,中毒身亡。5个鬼卒将此事报至闫王,闫王为杜根洪舍己救百姓的精神所感动,封他为阴济王,并赦免了这一方百姓,安丰亦在其中。安丰的老百姓感其恩德,为他修建了都天庙。

农历三月十八日是杜根洪遇难的日子,被定为都天庙会的会期。这天方圆百里的群众纷纷涌向安丰,一部分是赶来烧香烧纸求神灵保佑的,一部分是还愿的(烧香时许愿年年这天来此),还有一部分是看热闹的,也有大批商人从上海、苏州等地赶来做生意,戏班子赶来唱戏的。安丰镇上常常是家家户户都住满了亲戚,大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为了隆重纪念杜根洪的死难周年,本地民间文艺组织都会准备多种文娱节目参加都天庙会,旗锣伞盖鸣锣开道,八大会班一一相随,有的打扮成戏中人物,有的打扮成牛头马面,一个个惟妙惟肖,妙趣横生,随后是花船、龙灯、莲湘、高跷;再后面为英雄厢、许愿还愿厢,有的随身插满钢针如同蓑衣,有的悬钩于赤臂之下,下坠香炉,炉上燃香等等;最后压阵的是都天的神像,两旁是人扮成的护驾神汉,整个游行队伍绵延一华里,可谓威风十足。兴化、泰州等地的戏班子在大戏台演戏,表演以武打格斗为主,演员的演技令观众拍手叫绝,那场面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夏集潼口寺的传说

□周生元 吴永煜

 

    

 

 

 

在宝应的东南方——夏集镇潼口村,有一处寺庙,叫“潼口寺”。这寺相传建于唐朝,关于泥鼻子钟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这寺内有一口重达千斤大钟。不知什么时候,挂大钟的鼻子被碰坏了。没了鼻子,大钟自然没法挂了,只能丢弃一边。这一丢,不知就丢了多少年。

传说有一天,寺外大路上来了一个补锅匠,边走边吆喝。伙房内的僧人听到了,心想正有两只碗需要补一补,何不唤他进来。补锅匠进得寺内,一眼便瞅见了躺在墙角的那口大钟,便好奇地问:“这么大的钟怎么不挂起来,丢在墙角做甚?”僧人告诉他是钟鼻子坏了,不好挂了。补锅匠说:“可以补起来呀!”“补?”僧人一笑,“这么大的家伙,怎么补?除非回炉重铸。”“那倒不必,”补锅匠淡淡一笑,“让我来试试吧。”僧人一听,飞快地去报告方丈,方丈吩咐将补锅匠唤进来。补锅匠到后,方丈看了补锅匠一眼,见他衣衫褴褛,其貌不扬。便似信非信地问了一句:“你真的能修?”“能修!”补锅匠的回答毫不含糊。“那要多少工钱?”谁知补锅匠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补锅匠补锅补碗要钱,补大钟分文不取,只当做善事修行了。”

但见补锅匠走到大钟前,凝视片刻,略一沉吟。径直去了河边,双手捧来一团烂泥。他将烂泥往断钟鼻处一摁,捏巴捏巴,又在上面用手指抠了个圆圆的小洞,做成了一个新的“钟鼻子”。稍待片刻,补锅匠叫了几个小和尚,七手八脚将大钟挂上了钟架。临行前,补锅匠郑重其事地对方丈说:“钟鼻子我是补好了,但你们一定要三天以后才能敲它,切记切记!”方丈要给工钱酬谢,补锅匠坚辞不受。抬脚出门,飘然而去。

直到补锅匠在众人的视线里消失,方丈才一个激灵醒悟过来:奇哉怪哉!一团烂泥居然能挂住上千斤的大钟,真是千古奇闻了。方丈思索了约半个时辰,也未参透个中机缘。继而一想,大钟既然能挂上去,想必也是能敲的了。便挥手叫一小和尚用撞钟的木杵轻轻撞了一下,想听听声音如何?谁知这一杵撞上去,大钟发出的声响顿如天籁之音,既有振聋发聩之势,更透余音绕梁之韵。到得此时,方丈如醍醐灌顶,电光石火般一闪。拍案大叫:“方才这补锅匠决非凡夫俗子,定然是过路神仙。我等肉眼凡胎,错失仙缘,罪过罪过!尔等随我速速追赶。”说罢,便率领众僧人急如旋风般出门追去。可是,方丈及众僧人分头一直找到天黑,也未见到那位补锅匠的影子,只得悻悻而归。

后来又听距潼口寺约摸八、九里的老百姓说,那天确实见到了那位补锅匠。当时,补锅匠听到了潼口寺传来的大钟声,曾放下补锅担子回头向潼口寺方向凝望。摇了摇头,长叹一声:“世人凡心浮躁,不听我言。若待我走了三日再敲,其钟声该传多远。可惜眼下只能传这么远了,也是合当仙缘如此罢。”消息传到寺内,一干僧人更是懊悔不已。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