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四辑 艺术风采

2013-9-4 11:14| 发布者: 宣阳荷| 查看: 1692| 评论: 0

读《赵文澜书法集》感言

 

赵文澜老师的书法集正式出版发行了,既是我县文艺界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县书坛的一大喜事。

赵老师是我县书坛老前辈,他与我县书法家潘如艾、尤寿昌同称为“宝应书坛三宝”。还有韩历观称为“三驾马车”。

赵老师一生为艺,一生为宝应书法事业繁荣倾尽了心血,尤其是为青少年成长、成功创建“扬州书法之乡”作出了较大贡献。

最近本人有幸得到赵老师相赠的《赵文澜书法集》连读了三五遍,总有读不尽的感觉。《书法集》捧在手上,感觉其份量是沉甸甸的。

《书法集》有较为“精”的内容,堪称书法集中的大作。赵老师为书一生,练就了较为厚实的书法功底。真草隶篆均有涉及,写得骨架稳健。如作品《自作诗咏予菊》,那一横一撇、一竖一捺,无不透射出书家临帖的成果,饱含赵老师“十年磨一剑”的酸甜苦辣,草书写得洒脱精雅,名字架的节奏、墨色、抒情在书,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在有限的家第“点线”之中见“天地”,更是在其技法层面上寻求到最大的表现。如作品《自作诗晚兴》进入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笔在龙蛇,腕底生风,整幅作品自然流畅,神采飞扬,跌宕起伏,令人啧啧称奇;隶书写得朴实典丽,字字有势、字字有态,在书家的线条笔墨中均可看出书法艺术的韵律美和力度美。我最喜欢赵老师的隶书了,常常将他的隶书作品作为自己练字的范本。我以为,隶书使书家更好地抒发了创作情感,抒发了书家的书法艺术魅力。如作品《范仲淹岳阳楼记》,章法自然流畅,气韵生动,颇有大家之风范,不失为书法中的精品。篆书写得古朴精致,有着较为强烈的线条感。如作品《自作诗,颐和园怀古》,给人带来一种新鲜之感,一种古朴之感,一种艺术享受之感。

难能可贵的是,赵老师不仅字写得好,而且他的诗也作的好。古人有“诗书画为一家”的说法。在赵老师的大部分书法作品里,有不少作品的内容都出自他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在题款时,赵老师也是十分的讲究。书法界的行话说,一幅作品如果离开了“题款”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每幅作品的题款,赵老师总要寻求一种视觉的张力和强烈的冲击力,意象寻绎,落长款,题诗文,铃系印,使整幅作品震撼人心,荡气回肠,构建了一幅富有创造力,富有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

《书法集》有较为“高”的定弦,堪称书法集中的大书。无论是从书法作品内容的选排上,还是从作品集的装祯设计上,作者和编者都为之下了一番心血。在书法作品内容的选择上,真草隶篆四种字体均有作品入编,在书法作品的编排上,横竖各宜、大小有之;在书法集的设计上,编者显示出一种大手笔、大作品。给人较为强烈的视觉的张力和冲击力。我国书法名家、江苏省书协主席尉天池的题签,扬州市书法名家朱福硅的序言均为《书法集》增色不少。

《书法集》有较为“大”的影响,堪称书法界的大家了。赵老师为书一生,他的书法艺术在宝应书法界、在扬州书法界、乃至于在全省书法界,都已被公认为大家。《书法集》的出版,它的影响大在这两方面,有横向的“大”,如时任扬州市文联主席曹永森均称之为扬州和江苏书坛大家,并称其与我县两位书法家潘如艾、尤寿昌同为“宝应书坛三宝”。

也有纵向的“大”。我们可以预言,赵老师书法艺术的地位将在我县书法历史上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岁月的流逝,赵老师的名气将会在我县的书坛以“大家”而定位,以“大隶”而影响后人。

 

 

书坛怪杰墨原

 

墨原,本名汤禄仕,宝应县安宜镇西郊人。墨原自少爱好书法艺术,先从唐楷入手,后又转入汉隶,目前尤爱魏碑,专读行草名帖。关注近代书法名家和当今书坛崛起的大家,广泛汲取营养,博采众长之书艺。既能传承古人,继接遗风,诠释内蕴,又能吸收今人之长,与时俱进,创作创新;既能标新立异,洒脱奇逸,又能不失法度,精雕细琢;既能集古人传统之精华,又能聚自然造化与神韵。作品《录王维诗一首》,极妙地继承了汉魏遗风书写技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条幅40字魏碑体,可以说每个字都值得读书人耐看。那一横一撇、一竖一捺,无不折射出书家临帖的成果,饱含书家“十年磨一剑”的甘苦。整个条幅给人以古朴典雅,清新舒畅之感;字里行间,既似小家碧玉,又似潺潺流水,更似星罗棋布。

用线条感悟人——是墨原刻意追求达到的一种境界。这境界表现在书家的每一幅作品之中。以笔者观点,墨原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匠心独运地写好每一个字,安排好每一个字的的线条。如“雪”字,到了墨原的笔下,不再是传统意义的“雪”字;“春”字,到了墨原的笔下,也不再是人们在书籍中常看到的“春”字;“山”字,经过墨原的笔,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如能工巧匠制成的宫殿那么洒脱,那么富有气势。现被镌刻在山西大同云冈“中国书法史碑林”内的“云冈造像,世界瑰宝”八个大魏碑书体亦更是如此。

 从每一幅书法作品看,可以肯定,墨原就是用他的百分之九十的功力,加上他那百分之十的激情和灵气来创作的。因为,书家的每一幅作品都透析出百分之百的辛勤和汗水。之所以用百分之百来评论,更是因为书家笔下的作品叫人看来太完美化了。可以说,欣赏墨原的作品,就是一次享受,是午饭后加午休式的一种享受,就是美酒加咖啡式的一种享受。之所以用享受来定论,就是因为书法家奉献给人民的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书法作品”了,而是一份食粮,一份精神食粮,一份精神大餐。

2002年金秋时节,经国家文化部和外交部批准,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日本友好协会等部门联合在北京中国博物馆隆重举办了“中日书画艺术大展”。在初选的数百件展品中,一幅4尺斗方、署名“墨原”的书法作品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作品内容是:江泽民同志登黄山时即兴而作的七绝一首。它虽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字体工整中透出灵动,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碑趣帖意,相互交融,堪称上乘之作,精美之书。墨原的作品从中日两国数万件参展书画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被评为“金奖”,并被入选大型书画精品册——《当代精品书画作品集》一书中,实可敬可贺。

在宝应书法历史上将记住这一时刻:2004年3月26日西安市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举办开幕仪式。1000幅书法、篆刻作品同时亮相。

八届书法国展后十余日的某一天中午,墨原携着一本厚厚的大书展现在我眼前,书名为《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作品集》。细看承载着八届国展千人的书法精品大书,我被作品集内的一幅幅精彩的书法作品吸引,继而震撼。当翻到第385页时,我的目光在署名“汤禄仕”的书法作品前停留。这幅作品是具有隶意的行书体,书写的内容是:“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其字古朴雄浑,极具传统功力而不失鲜明的时代特点。从书法技巧看,用笔自然、字字有势、字字有态;从书法线条看,笔墨中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韵律美、动态美,以及和谐的力度美,充分展现了书家继承和创新的书风,极好地体现了“扬州八怪”之遗风。可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墨原的书法作品“神奇”而不“荒诞”,“古怪”而不“怪异”。

笔者曾有幸观其书写这幅作品。窃以为,书家较好地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渲泻得淋漓尽致,既抒发了人的情感,又体现了人的艺术意境;书家在书写过程中如笔走龙蛇,腕底生风,整幅作品给人以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之感;书家的章法又自然流畅、跌宕起伏,颇有大家之风范,不失为书作中之精品。书家有如此的功力,该幅作品所以能入选八届书法国展也就不足为怪了。墨原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更充分地印证了“厚积而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说法。

 墨原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作为书家,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墨原对此应该说是一个具备者。他的书法作品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书画艺术大展中荣获金奖之后,其书法作品又入选了八届书法国展、并荣幸地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下一步目标怎么定?应该再做哪些创作创新?墨原对此作了如下准备:

提高书家自身的文化素养——博览群书,汲取养分,超越自我!

强化书家自身的艺术功力——遍临碑帖,造访名家,完善自我!

传统与流行都是一样,就象是书苑两朵不同品种的花朵。书家不应花费太多的时间去争论,而应更静更静地思考,更深更深地探索。

功力到家,创新意识自会突如其来。没有功力,根本谈不上创新。

——多么精辟而独到的论述!多么深远而意蕴的表白!

将书法视同自己的生命,将书法与生命划上等号,这就是墨原的书观,亦又称为内心表白、自述。有位作家说过:“生命可以停顿,而书写不可停顿。”墨原说:“生命诚可贵,书艺价更高。”足可以看出书家对生命的理解,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我们相信,诸如墨原等一大批当代书家主张在继承的前提下加以不断创新和执着追求,中国的书法艺术必定会发扬光大,更具有辉煌的明天,将会永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书法“张章草”

 

我与张泽民同志相识已有20多个年头了。初期是他任一个镇党委的宣传委员,之后转任统战指导员。近几年,张泽民担任宝应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之后,积极参与我县“书法之乡”的创建工作。2006中国·宝应荷藕节期间,他与书协同道成功组织策划了《书法报》头版及10个版面,以《荷乡墨韵浓》为题,宣传推介宝应的人文历史、书法创作创新情况;2007中国·宝应荷藕节期间,他和书协的领导同志又成功编辑出版了《荷乡墨韵—宝应书法作品集》;2008中国·宝应荷藕节期间,他同宝应的中国书协会员们第三年在《扬州日报》以《荷乡墨韵浓—宝应书画作品选粹》为题,宣传推介宝应的书法家及其作品。数年前他受县有关部门委托先后主编了《瑞霭莲香》、《拾相集》书画集并付梓赠送海内外。可以说,张泽民为宝应创建“扬州书法之乡”这一文艺品牌作出了较大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我与他接触较多,增进了了解,在同道的基础上成为朋友。

据我所知,张泽民习书学书至少已有40多个年头。十岁起受家庭熏陶学习书法。他走的是传统的路子,多是练习古人的经典名帖。初临颜柳楷书,继学“二王”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怀素,此后又遍临诸家法帖,勤于临池未曾懈怠。1994年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学习,师从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其书法作品致力于在继承传统中充分体现自我风格,有:“晋唐用笔,章草结字,包容诸家,自成一体”的特点。于临帖摹碑,博采众长,具其形而传其神,源于古而有新意。其个人传记入编《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作品鉴赏》、《世界当代名人大辞典》、《人大代表风采录·江苏卷》、《国际现代书法集C卷》等数十种刊物。个人被扬州市政府表彰为扬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三次被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授予“艺术之星奖”,其家庭2005年被授予“扬州市十佳书香之家”。1998年10月宝应电视台“生活广角”曾作专题介绍。

每次品读张泽民的书法作品,总会感到有一些新的变化。从书法整体风格来看,张泽民在诸多书体中造诣较深的还是他的草书。在以晋唐韵味为主题的整体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走传统的路子是何等的扎实,不仅用功,而且还用心地写好每一个字。近十年来,除把柳公权的《玄秘塔》作为日课外,他还不下百遍地临习了王羲之的《十七帖》,索靖的《出师颂》皇象、赵孟兆页 、宋克的《急就章》和孙过庭的《佛遗教经》以及清人王世镗的《章草百诀歌》。书家受苏中鱼米之乡、婉约民风的熏陶,养成直爽诚朴的性情和追求自由的天性,其作品有一个基本的风格,即质朴、率直、自然。质朴之中透出秀丽,率真之中露出飘洒,咀嚼回味之际,令人击掌称快。《书法》杂志2007年第四期“朵云书翰”评其章草扇面,“从用笔的自然变化到结字的疏密调度再到章法的随形布势均见出作者的匠心”可谓评价恰当。

张泽民的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言恭达,近几年来潜心研究草书,多次赴省城请名师批改自己的作品,两次进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艺术。逐渐形成自己风格,以章草书体见长。他的每幅章草作品用笔劲健沉着,结体充实宽博,气势雄强,古朴浑厚,作品的章法给人以豪放潇洒的装饰美感。草书则宗怀素,张旭,运笔迅速,飞动圆转,随于万变。字的间架结构纵横斜直无往不及,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其作品在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坛第五届新人作品展”,笔法灵动多变,线条流畅,神形兼备,刚柔相济,充分显示了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书法审美情趣取向的准确把握,特别是他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50周年书画大展撰写的楹联“长江大桥便益武汉三镇,神州小康造福华夏百姓”的章草作品,使他成为全国35名“桥韵艺术奖”中的一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书家的书法风格,总有一种自我的流放,自信的坚定,他的艺术情怀,总在你想象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惊叹之中。

张泽民认为,从事书法艺术要“自信”加“汲取”,有容乃大,相辅相成。自信,才能树立自己的艺术特征。汲取,才能善于汲取善于借鉴和创新。他的书法作品中正是包含了这一观点,满纸洋溢着个人的意蕴。书家在人格上,追求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抒怀;在书风上,追求一种天真率意、雄浑凝重、简约奔放的大美艺境;在习书中,从先人古帖里汲取丰富的营养,博采众长,追求书法的畅达、格调的升华,在雅致、恬谈中表现出笔的熟练与精致,于朴实中见灵秀之气;在章法上起伏迭宕、参差错落,富有韵律,在迟涩中表现出一种凝练的风韵,逐渐形成豪放有度,飘逸洒脱的个人书写风格。

“妙思如泉涌,形聚于笔端”。此话用在张泽民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他的书法作品跃上了一个台阶,用时兴的说法是“更上一层楼”。其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坛第五届新人展;全国首届老年书法展;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提名展;江苏建国五十年书法大展;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成立六周年、十周年优秀学员作品展;江苏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1999年中国书法邀请展等。其书法作品荣获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书法教师三等奖;文化部书法艺术大展三等奖;中央电视台“墨彩杯”书法大赛青年组一等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大赛三等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法大赛银奖;第四届特奥会书法三等奖;首届海峡情书法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三等奖;扬州市党政干部廉政书法展二等奖;扬州市书协会员作品展二等奖;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书法大展优秀奖。

以书法彰显多彩世界,用创作装扮艺术人生。张泽民历经40多年的书法创作生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挑战自我。在创作书法作品同时,还十分注重研究书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在书法界尤为难得。他所撰写的书法论文《赵孟兆页宝应跋兰亭》、《如是大师》、《论章草与今草的完美结合》等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教育》等专业报刊杂志,书法作品和有关文章百余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和《扬子晚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青少年书法报》、《宝应报》、《宝应文学》等多种刊物。

鉴于张泽民为书法艺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宝应县政协、宝应县文联等有关部门均给予一定的肯定。2012年7月,他接到了省书协对照符合条件寄来的中国书协会员审批表,并已报送中国书协。由此,他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宝应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宜书画院名誉院长、宝应书画院院长,宝应县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

书之妙道成为张泽民的伙伴,抑或朋友,这正是砚田耕耘所带来的快乐与希望。凭借书家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意融笔畅、勤耕善悟的执着,我相信,张泽民在今后的书法艺术道路上一定会书写更加完善而又精彩的人生。

 

 

神州赵梅花

 

《宝应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一书中,在介绍宝应书画艺术特色时,对赵祥安的国画艺术曾定位为“赵梅花”。经过这几年的研习与感悟,赵祥安笔下的梅花几乎达到了生机盎然、出神入化的境界,已与庭院梅花融为一体。书画大家亚明生前称之为“苏皖梅仙”,国画大师喻继高题字为:“神州赵梅花,香飘满天下”,从而使赵祥安这一“江淮一枝梅”的品牌叫出了扬州,叫出了江苏,叫响了全国。

参加《赵祥安画集》首发式,我想到了三组关健词,分别是:“扬州八怪”与“神州赵梅花”/“国画家”与“文化使者”/“艺术追求”与“敬业精神”。

“扬州八怪”与“神州赵梅花”的历史传承。扬州画派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扎扎实实的传统技法功底,才能得以传承与创新。愈是民族性的艺术,愈有世界性,敢于汲取外来艺术,正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扬州八怪” 郑板桥、金农、汪士慎等先贤的风格成了赵祥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动力。应当说,赵祥安很好地继承了“扬州八怪”技艺和画风,是“扬州八怪”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近代杰出书画家吴昌硕说:“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吴昌硕一生爱梅,用如此美妙的诗句来赞美梅花,可见梅花在画家眼中的位置。梅花的品格和历代文人学者在作品中歌颂梅花的风神骨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在他们的诗文中都出现了大量咏梅的篇章,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喻为清雅高洁品格的象征,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凌寒斗雪”、“铁骨冰心”等形容词比比皆是。

据了解,早于共和国五年之龄的赵祥安,自幼酷爱美术。1973年参加扬州地区美术组学习,早年拜“扬州八怪”杰出传人、原扬州国画院院长李亚如为师,接受时任江苏省画院院长喻继高的指点,画艺日精,一幅美术作品《水乡四季青》在参加省美展中受到了众多同道的好评。1986年他师承著名画家朱葵、吴国亭、傅二石、尚君砺教授学习中国画,1990年之后又拜著名国画大师亚明为师。其时,被画界誉为“苏皖梅仙”、“江淮一枝梅”。他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宝应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宝应国画院院长。

“国画家”与“文化使者”的双重身份历史上,古人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说法。我以为,一名有造诣的画家出现,绝不是闭门造车所能做到的,而是师法自然的必由之路。为了画好花鸟画和山水画,每年的寒冬初春,赵祥安都有踏雪寻梅的习惯。他饱览祖国名山大川,游历了北方的泰山、华山、贺兰山,南方的黄山、庐山、衡山,太湖、洞庭湖、天目湖,长江三峡、广西桂林,以及南京的梅花山、杭州的梅乌山、苏州的“香雪海”梅苑、无锡太湖之滨的梅园等风景名胜,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赵祥安之所以能将梅花画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与他长期的充当文化大使、坚持揣摩写生“师外造化,中得心源”的勤奋是分不开的。

十多年来,赵祥安积极创作国画作品先后十余次获奖,有些作品被收入画册、画集,并多次在省市报刊上发表;其作品在参加海内外画展的同时,还被国内的博物院、展览馆、美术馆和画廊收藏,部分作品被周总理故居和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收藏;他曾先后赴淮安周总理纪念馆,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广东深圳市、东莞市,福建厦门市、泉州市,江苏苏州市、宜兴市等地作画并举办画展; 国画作品《迎春图》,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收藏;《香雪海》、《香溢四海》横幅长卷已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另外,他创作的《春满里下河》、《百里荷香》、《水乡鱼歌》等32幅山水、花鸟画作品,还以千元、万元的高价被台商买走;现场所作的12米长卷《寒香图》,也被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珍藏。1997年便印发了《赵祥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