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六辑 50人生路

2013-9-4 11:08| 发布者: 宣阳荷| 查看: 445| 评论: 0

 

我的文学之路

 

文学之梦

人生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人生需要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小说,出现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之后又出现了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于是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组成“四大家族”而独立存在,并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佐料。

许是钟情于微型小说创作的缘故吧,我早在处女作《他、她》发表时就做起了出一本微型小说集的梦。自我负责县文联工作后,这梦做的也就越来越多了。

但梦始终未能圆起来。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个人都会做各种各样的梦。有恶梦,也有甜美的梦……但梦醒时分。大多已是记忆模糊了。然而.有一个梦却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历历在目。

在那个梦里,我仿佛捧着一份某家出版社给我的小说书稿清样,看着小说书稿作者署名——何开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打那以后.我就将自己以为有点“份量”的文稿带着青春的冲动和自信,投寄到有关出版社。可是,这梦始终未能如愿以偿。有时梦醒后,竞捶打着自己的脑袋。大喊:“不写了!不写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念头也就渐渐地淡薄了。只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工作之余。时常也会舞文弄墨,“爬”几回方格稿子。

记得那又是一个熬了大半夜的次日凌晨,带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又将一本题为《青苹果——微型小说选》的书稿,投寄给漓江出版社出版。当做完了这件我认为是件大事情的事后。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每天急不可待地等待着好消息的降临。

1995年1月份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在家里撰写书稿,妻子将一只厚厚的特大号信封,悄悄地递到我面前。只见信封上的落款是:“漓江出版社”。

瞬间,我的心跳加快了,竟一跃而起从她手上抢过信封,小心翼翼地用刀片切开封口,《青苹果——微型小说选》的书名几个大字便展现在我的眼前。泪水在眼眶盈盈的打着圈儿。窗外的一轮红日被丝丝缕缕的晚霞映衬得无比辉煌和成熟。翻着目录的页码,我看到了自己耕耘的果实,仿佛在走向田野,走向收割的季节。

文学创作之因

1984年以前,我还未涉足文学创作,那时主要热衷于应用写作理论的研究,曾撰写了50多篇论文,其中近30篇被《档案学通讯》、《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等省级、国家级刊物采用。《论秘书写作的逻辑结构形式》一文在《秘书》杂志1996年第5期发表后,还获得“全国第二届写作期刊展评”三等奖。接着又参与主编了几本应用写作专著,如《应用写作》、《应用文写作新编》、《应用文体写作新论》等。这些论著的发表和出版,为我研究应用写作理论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时凭个人感觉,应用写作研究领域的面比较窄,理性思维比较多。而生性富于想象的我,却不安于理性思维的现状,便见好就收似地搞起了形象思维——文学创作。

记得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是微型小说《他、她》,讲述的是一位秘书妻子理解和支持丈夫工作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人物心理活动与场景(雪景)描写并驾齐驱的手法。初稿寄出后,即被《东北文学》1984年第3期刊用,还获得“东北文学精短小说优秀奖”。出乎自己意料的是,我的处女作不仅“一炮打响”——在纯文学刊物上发表,而且还获得了奖项。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东北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们。不难想象,如果那篇处女作被编辑们轻易地扔进废纸篓的话,我很可能不会对文学创作有如此的执着追求,也不会接二连三的发表小说作品,出版小说集子。

文学创作之特

第一次捧着带有油墨清香的《东北文学》杂志,再看到自己的小说稿子变成了铅字,那种喜悦之情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这就产生了极强的创作冲动,即创作动力。

既然有极强的创作动力,那必然会有很多的创作思考,有很多的形象思维。于是便出现了创作灵感。之后,我陆续创作了数十篇、上百篇的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不少作品便出现在《新华日报》、《扬州日报》、《天津文学》、《青春》、《百花园》等数十种报刊杂志上。

1994年10月,我的第一本微型小说集《青苹果》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付梓出版。翻着《青苹果》,我爱不释手,真是应了古人所说的“文章是自己的好”,更何况又是一本个人专集呢。这便又出现了第二次创作高峰,灵感也随之不断光顾。仅1995年春节期间,我就创作了20多篇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第二本小说集子《嫩藕枝》的出版,加之江苏省作家协会吸收我为会员,继而又参加了江苏省六次文代会和五次作代会,使我的创作动力达到了高峰,灵感的光顾更是家常便饭了。这便出现了如收入第三本小说集子《延缓生命》中的“梦小说系列”、“荒诞小说系列”、“文体探索小说系列”和“虚实小说系列”等。

《红辣椒》一书,是一本荒诞小说集子,书中收录了30多篇微型荒诞小说作品。著名微型小说作家、评论家凌鼎年对我的荒诞小说评论为:“我有一个感觉,作者一用荒诞派写法时,笔似乎话络多了,那思路就如天马行空般无拘无束,那故事也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那人物也就奇奇怪怪,怪怪奇奇,读罢掩卷,令人寻味,令人反思,令人深省,往往有可叹、可笑、可悟之感。”有不少文友曾问我:“你一个为人较为严谨、做事较为稳重的人怎么会创作出这么多的荒诞小说?”其实,我所写的荒诞小说大多是睡梦中的故事情节。有时一次梦醒后,会将梦中的故事情节继续做下去,延续梦境,使一次梦能够符合一篇微型小说的结构要求。如《回归自然》、《红色》、《力》等系列梦小说,都是在梦醒之后完成创作的。

而微型小说集《同好集》,是我与范学望出于共同的爱好,于2003年8月出版此书。本书收入了本人42篇微型小说作品,收录了范学望55篇微型小说作品,作家凌鼎年先生为此书作序,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1年金秋。我收到了著名作家凌鼎年寄来的一份约稿信,信的内容大致是讲他与徐州作家石飞准备共同主编一本《江苏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要我参加征稿活动。

老师来信约稿,哪有不从之理。于是,我将《一地书》、《红色》等微型小说丢进了绿色的邮筒。

文学创作之果

现如今,在不少青年中出现了追星族,他(她)们将自己心目中的歌星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毫不避讳地说,我也属于“追星”族中的一员,所不同的只是所崇拜的对象不同。打从热衷于微型小说创作时起,我便自然而然地将凌鼎年、许行、滕刚等一些知名微型小说作家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偶像。在这些作家的影响下,我一遍又一遍做起了文学梦……

望着带有油墨清香的《江苏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我似乎找到了一种感觉。没几日,由我牵头主编一本《宝应微型小说作者群作品选》的梦顿时在大脑中定格了。

于是就征集到近百篇的微型小说稿子。令我激动不己的是,在这些作者中,有的本就是写小说的“大家”,已有若干篇作品见诸于报端;有的一气呵成了几篇,篇篇都是佳作;也有的从未写过一篇小说,或者说压根就没玩过文学,但写出的作品却有一鸣惊人之功力。

2005年夏季,我带领宝应6位作者参加扬州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全市文艺骨干培训班培训班上,我们集中地听取了扬州文化发展、小说创作歌词创作、散文创作、戏剧创作等专题讲座。培训班的第二天晚餐桌上,来自乡镇层一线的一位作家讲述了有关短信真实版的故事。听完文友的叙述,直觉告诉我,这个故事很有趣,可以创作成小说。当时我立马放下筷子,回到下榻的宾馆房间,迅即动笔构思创作,时间是晚7:15。到了晚9:15时,一篇微型小说《短信事件》即已稿。尽管拿笔书写的手有些麻木,但成功的喜悦写满了脸上。

培训班结束回到宝应后,我三易其稿,打印成文投寄到江苏省作主办的《雨花》、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青春阅读》、扬州市文联主办的《扬州文学》,以及上海的文学网站榕树下。一星期后,《青春阅读》主编张映勤先生专门打来电话告知我刊用《短信事件》消息即2006年第9期的《青春阅读》。之后,榕树下、《扬州文学》(2007年第2期也相刊用。再之后,陆续收到不少文友反馈的信息,均认为《短信事件》时代感强,人物内心活动刻画的好。             

2007年4月26日我接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我于去扬州市委党校参加全市的主要领导干部轮训班。在 开班的一分钟自我介绍中,我说,我要将这次学习视为充电交友的好机会。充电,使我系统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理论、和谐社会构建要求,以及文明的扬州和谐的扬州发展的扬州完美的扬州交友,不仅使我与宝应去扬州学习的7位同学加深了友谊,还新结识了维扬区仪征、高邮等地的新朋友。然而令我意外收获的是,一天课中休息,接到扬州市图书馆的电话,告诉我已被入选由扬州晚报社、扬州市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扬州市十佳优秀读者奖,并通知我去市图书馆参加颁奖仪式。周六下午,站在市图书馆的奖台上,我为自己因读书——读来了四枚军功章、读书——读成了省级作协会员、读书——读识了全国百位作家、读书——读写了100多篇评论文章被入选扬州市十佳优秀读者奖而激动不已,喜泣的泪水瞬间夺 眶而出。 

 

 

关于“何开文”的故事

 

读者在看到本篇文章题目时,一定会说:“这一定写的是你何开文自己的事情。”

在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开始我也在担心读者对此会不屑一顾的。但在这里我要向诸位读者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何开文”,非本人“何开文”也。

2008年8月8日这天,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北京奥运会上。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的两个小时,我打开电脑准备在网上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节目。就在不经意地点击信息条目时,忽见有一条信息条目上出现了“何开文”三个字。带着好奇心,我立即用鼠标点击进入,只见有一则书讯:XX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微型小说大观》,定价为28元。顺着该书的目录,我看到了有一篇小说《棋品》的作者是“何开文”。

《棋品》是我写得最成功的一篇微型小说作品。看到此,我心想被人家《微型小说大观》的主编看中了,说明这篇小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按照网上的地址,第二天上午我向出版社汇去了书款。

一周时间过后,办公室秘书送来一张稿费汇款单和一份快件,拆开封纸便见《微型小说大观》呈现在我的眼前。

再翻到书中的小说《棋品》,心却凉了一半,起初的那种喜悦顿时九霄云外了。尽管这篇《棋品》小说也是“何开文”所写,但题目同内容却不同,此“何开文”,非我“何开文”。看这汇款单,收款人是“何开文”,汇款人“A作家”与书的主编却是同一人。再看书的末尾有这样一则“启事”:

本书的编选,参阅了一些报刊和著述。由于联系方面的困难,部分入选文章作者未能联系上,敬请原作者见到本书时能及时与主编取得联系,以便奉寄样书与稿酬。叩谢!

事情的结局是这样的:

我看着攥在手上的汇款单,到不到邮局取款,曾经犹豫了好几天。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那天下午,我毅然到邮局将那张汇款单办理了退回手续。邮局小姐看着汇款单上的“何开文”,不解地问我:“你不就是何开文嘛,怎么要退回?”

我说:“这个汇款单上的何开文是另一个何开文。”

她自语道:“还有这么巧的事?”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如释重负,开心地哼起了北京奥运会歌曲:“……北京欢迎您,有梦想就有奇迹……”。

 

 

“死”里逃生的我

 

我在停靠在常州市区某一个河岸码头的一艘木船上出生。小时候听母亲讲,我父母的船常在苏南地区装运货物,常州是我的出生地。船上的大人为了安全起见,常在小孩身扣条绳子,叫做“龙扣”。

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从船后舱爬到了河里。大人们在船前舱忙卸货,不知我掉到河里。幸好母亲在卸货的间隙到船后舱取东西,猛地发现掉在河里的我,急忙拉起一头连在船后舱的“龙扣”,发现我脸色已发紫,她于是拎起我的一双小脚,倒着将喝进肚里的水给吐了出来。

事后,母亲常说:“小三子命大福大,是前世修来的。”

 

 

“文武双全”的故事

 

9岁的我已到上学的年龄。那时我的名字叫“开钱”,二哥的名字叫“开友”,合起来意思是“有(友)钱,”据说是父亲给起的名。

因为出生在船上,二哥在我9岁前还没有上学。于是父亲干脆将我们兄弟俩一起送到安丰小学读一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刘,名秀恩。开学第二天,她将我们小哥俩叫到办公室,说:“你们兄弟俩的名字太土气,干脆给你们换个名字,叫‘文武双全’,哥哥叫‘开武’,弟弟叫‘开文’。”

此后,我们兄弟俩还真的应了刘老师的预测,哥哥开武小学没毕业便休学在船上,帮父母的忙,一直从事货物运输事业,而我则喜欢上了“舞文弄墨”。

 

 

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父母的船听命于单位的调遣来到上海崇明县从事货物运输。这年的夏季暑假,我在船上帮大人的忙。

有一天晚上9点钟左右,我和父亲、二哥三个人在岸上拉纤,母亲在船上掌舵。当我们行走到一处人烟稀少且又十分荒凉的路段时,只听到身后传出“站住……站住……”的群口喊叫声和“咚咚……”的众人脚步声。

出于本能,我们迅速用劲向前拉纤,哪知道瞬间便拉断了纤绳。父亲急忙叫母亲将船靠岸,我们父子三人迅速上船,父亲和二哥手执带铁钩的竹篙,此时我们才放下心来。再朝岸上看去,却什么人影也没有,一切平静下来。据说带铁钩的竹篙是辟邪的,将它拿在手上,不仅妖魔鬼怪进前不得,而且还会壮手执竹篙人的胆子。

船不一会来到砖瓦厂目的地后,父亲即向当地的派出所报了案。后来有一次在电视上听到介绍说,用科学的态度来解释这种现象是各种条件(如气候、温度、环境等条件)符合当时的情景,才会再现如上所述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炮弹在附近爆炸

 

小时候我特崇拜解放军,特别喜欢绿军装。

还是在高中毕业的前半学期,我瞒着父母报名应征,顺利地拿到了《入伍通知书》。我的所在部队是炮兵团,当时我是一名炮兵侦察员,负责测量侦察所与敌方目标的距离。一次,我们被拉到了安徽三界的山里进行实弹射击。当团长下令射击开始后的很短时间里,我们听到炮弹在头顶飞行的“嗖嗖……”的声音有点不对劲。就在此时,团长又下令我们侦查所的全体人员卧倒。也就是瞬间,炮弹在侦查所的后侧爆炸,距离只有几十米。原来,炮兵阵地的炮手少装了500公尺的弹道距离,而这次的目标距离正好是 50米 。万幸的是,炮弹实际弹道方向偏离了几十米,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一天,我们中午饭吃的特别的香,十分的饱,大家都在庆幸自己大难不死。

 

 

四枚军功章的来历

 

记得侦察班班长是我们扬州市邗江人,凭着扬州老乡的关系,班长对我们特别关心,经常教导我如何当好一个兵,如何做好每一件事。

班长经常对我说:“你干工作,干好与干不好,都要干;反正都要干,不如把它干得最好。”这句人生格言一直影响着我做事的态度,直至今天。也就是在这句格言的影响下,班里的事,排里的事,甚至于营里的事我都抢着去做。为战友们理发,修补军衣军鞋,搞墙报黑板报宣传,学习军事技术和毛主席著作。理发理得营长、教导员非我不理,学习军事技术夺得全师第一名,当兵第二年被12军政治部授予学习雷锋积极分子……

当兵5年,首长和战友们每年都为我报请三等功,共荣获了4个三等功军功章。每年新兵到部队,师部都要组织我到各团的礼堂面对一千多人的新兵讲述我在部队的成长经历。

 

 

第一次用手指写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的爱好是偶然从电视节目里得到启发的。

那是一个春风轻拂的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悠闲地看节目。只见电视机里一位老画家熟练地铺展宣纸,以指为笔,手在宣纸上,左右、上下地来回作画,不一会儿一幅《小熊满啃竹图》便跃然于纸上。我为老画家那支特殊的“画笔”而惊叹不已。

入夜,躺在床上的我,怎么也睡不着。老画家用指墨作画的情景,时而在眼前闪来晃去。不用画笔能作画,那不用毛笔是否也能在纸上写字呢?我摸着右手的五个指头,在大脑里画了个“?”。

第二天,我找来了不少废纸杂志作为练笔的材料,先用右食指蘸墨在纸上练习“永”字。起初“永”字就象醉汉似的东倒西歪地躺在纸上。气愤之余,我将它扔进了废纸篓。紧接着是第二张、第三张……半个多月后,“永”字终于在纸上站稳了脚跟。

自那次看电视以后,我一有空闲,便钻进自己的小天地里。有的朋友得悉我练指书的事,纷纷向我询问,并要我公开练“笔”的奥秘。当时,我怕在朋友面前出丑,总是避而不谈,就连练“笔”的旧报刊也悄悄地“高升”了。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时间久了,一传十、十传百,亲朋好友时而议论有关擅长“指书独家之法”的故事。有人说我的指书是“百炼化为绕指柔”的妙作。好友胜干脆当着众人的面送给我一副对联:“匠心独出,手巧神工”,横批是:“乐在其中”。

这年春节,有人拿来纸张请文我“泼墨”。第一个请我的是同街坊的飞。飞可是个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据说,在他退休前那阵子,他的书法作品还参加过县、市书法展览呢,这可马虎不得。我想。十个字的对联,犹如拎着十只大秤砣走路一样,累的满头是汗,心里就象揣了只兔子似的猛跳个不停。不用说,从飞的面部表情看,这副对联写得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写第二副对联虽不上路子,倒有独具一格的意味。有的朋友说我放着毛笔不写,用什么手指头写对联,岂不是故弄“玄乎”。

对朋友的议论,我没有介意。我仍执着的追求指书艺术。那时我还经常去报刊门市部买回《书法》、《书画报》等报刊杂志,并且逐步由食指书写过渡到五个右手指头书写,让它们分工合作,精细有别,各尽其长。

 

 

父影如山

 

    是父亲的背影,让我读懂了他是一个善良而又勤劳的人。

    我的父亲是一位极普通的船民。父亲的船整日整月整年在外漂泊,四海为家。我到了九岁才寄读在远房亲戚家上学念书。我上五年级那年,父亲的船听去外地运输沙石砖块。后来我在放寒假时去了父亲的船上打帮手。那时的运输手段极原始,遇到逆风,在不能使用风帆的情况下,差不多都是由一人或两人或多人在岸上用一根纤绳连接船上的桅杆,拉动船慢慢地往前行驶。每次看到父亲被生活压弯了的背影,我心里总有说不出来的感动。

    装运一趟货物的收入不高,勉强解决吃穿,节余廖廖无几。第二年,父亲对我说你还是到岸上读书,不能再吃我们这辈子没文化的苦头了。我很懂事的说我上学你们不仅少了一个小帮手,而且还要几十块钱供我读书。父亲说我们家三个儿子就指望你读点书有出息呢。于是我含着泪随父亲到一个渔业中学报了名接着上了初中。

在岸上寄读比起岸上的同学要清苦很多,也得不到父母的照料。但比起那些与我同龄人没能进学校读书要幸运得多。这个幸运便是父亲赐给的。父亲的船每次运货来我上学的地方,总要步行几里路来到我的住处,将脏被子、脏衣服带走,离别时都要关照我,身体是本钱要吃饱肚子不要省,还从钱夹里抽出几块钱给我作零用。

    放寒暑假我仍然是父亲的好帮手,帮父亲掌舵,帮父亲拉纤,帮父亲装卸货物。父亲为了多挣几个钱,船上的货物装卸都承担下来。为了多装几趟货物,父亲拉纤拉弯了腰,拉驼了背,拉瘦了身子骨。一个堂堂七尺汉子体重仅有五十多公斤。到了晚上到了夜里,母亲和二哥都要睡觉休息,以便恢复体力第二天再投入繁重的劳作。父亲呢,他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不停地在拉车在干活直至深夜。

    那年我放寒假在船上。有天晚上夜里醒来时,我忽然发现船仍在行走,好生奇怪。船舱里的铺上唯独不见父亲,父亲到那儿去了?我慌忙摇醒了母亲。我们来到舱外,只见父亲一人冒着刺骨的寒风,手执一根竹篙撑船。当时气温是零下二三度,父亲不时用嘴向手上哈热气。船向前行驶需要一个人掌舵,父亲便将舵把用绳子扣于一侧。就这样,奇迹便出现了,一船的货物一夜之间就由装货地运到了卸货地。 

    第二天早上,我又一觉醒来却见父亲和二哥正用木杠抬着货物往岸上卸下。望着父亲那上坡时艰难的脚步,那倦意的背影,我的心一阵惊颤。多么伟大的父亲!此时父亲的背影,在我眼里是多么的高大、伟岸,犹如一座山。而就是这座山,为我撑起了生活的天空。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