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素描宝应作家何开文 □梁鼎成 也许是缘分,我与何开文同乡,是看着这位船民之子一步一步走进文学殿堂的。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知道,是一本本图书垫高他的境界,是书中的养料哺育他不断成长。 读书·爱书·抄书 何开文幼时极富天资,那一双闪烁智慧之光的眼睛,深得家人喜爱。因此让他读书,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人生道路。入小学报名时,班主任看中这个卓尔不群的孩子,给他取了寄予厚望的名字——何开文。有人说名字中有一个人的生命密码。后来他没有辜负启蒙老师的爱心,一直读书求知,有志于文学,名字似乎被浓缩了他人生道路。 1976年10月,何开文应征入伍,在某部炮团二营部侦察班服役。当时部队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在训练之暇和假日之余,只要一有空闲,他都捧着书本攻读。营房座落在交通不便的山沟里,出去买书的机会很少,加之每月仅有几元钱的津贴,往往只好抄书。一旦向战友借到好书,他就边读边抄。熄灯号吹过之后,还用小手电筒照明,躲在被窝里抄。有的书战友急着要,只得抄录一些精采的段落或警句。某日清晨1点多钟,排长查铺发现了他的“秘密”,吓慌了这位新兵,从二层架子床上滚落在地,左大腿刮在排长的手枪套子上划出一个小口子,留下一块伤疤。这段“流血”的经历,后来成为他教育女儿好好读书的“口头禅”。 把心得体会及时写入读书笔记,是他早就形成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一年5本,五年兵当下来,足有20多本。1977年底营部向团里报功评优,何开文荣获有生以来的第一枚三等功军功章。之后几年里,因为他把读书的心得体会不断应用到部队的训练和实际工作中,曾获得全师侦察班快速捕捉目标第一名的成绩,连续四次被团部授予“三等功”,平时得到的嘉奖难以计数。1978年底,还被南京军区十二军政治部授予“学雷锋积极分子”荣誉称号。这几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何开文一直珍藏着,不时拿出来看看,作为鞭策自己奋勇向前永不停步的动力。他深知,这些成绩是一直坚持认真读书刻苦学习的结果。 读书·评书·编书 1981年,何开文从部队回到地方,先后在县文教局、县委宣传部从事文秘工作。为尽快适应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应用写作理论,把探求知识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他想到宝应虽然是县级城市,却藏龙卧虎,要在某个学科有所建树,並非轻而易举。要想领先,只有刻苦攻读,在学养上高人一等才行。一次他为写《论秘书写作的逻辑结构表现形式》的文稿犯了难,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文友翻遍整个图书库存,还借到南京出差之机为他购书,提供了好几本专业书籍,使何开文眼界大开文思通畅,陆续写出30多篇应用写作论文,先后在《应用写作》、《秘书之友》、《文秘》等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并出版了《应用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新编》等专著。此后,他又在宣传业务上狠下功夫,陆续在《群众》、《江苏宣传》、《扬州学刊》等十多家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文稿,至今共有100 多篇论文和调研报告见诸报刊。 及时而又准确地领悟书中要旨,写出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评论,是何开文读书的一大特色。曾任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昌智主编的《风帆》一书问世后,他写出了《当代的群英谱——读报告文学集[风帆]随感》。见报后,此文与《风帆》一样,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还有《一种极强的创作张力——扬州作家蒋亚林小说创作谈》和许国江《痴情》一书的评介《大器晚成亦在小小说》等20多篇文学评论文章在省市报刊发表,其中《读高蓓散文集[倾听心灵]》还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刊用。此外,应文友们约请,为其出版专集所写的序言亦有50余篇。这些文章成为人们了解作品艺术特色和洞察作者创作思想的钥匙。后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评论者说》。 读书·写书·藏书 20世纪80年代,何开文阅读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的微型小说集《一分钟小说》,被书中篇章的立意、构思和语言所吸引,读到第十篇即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看完全书后,他的微型小说处女作《他、她》已打好腹稿,而后立马成篇,不久即在1989年第3期《东北文学》杂志上发表。“1”是“0”的突破,“1”的后面可以续写无穷大的数字。何开文的文学创作正是这样,迄今已在省市以上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200多万字;在多次文学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出版了《青苹果》、《嫩藕枝》、《红辣椒》、《延缓生命》、《停长十岁》、《同好集》等小说专集6部;主编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两部,还与扬州市文联时任主席曹永森领衔主编了《扬州微型小说22家》。在宝应县的众多文学爱好者中,率先被江苏省作家协会和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吸收为会员,被《小小说选刊》杂志社确定为全国百名小小说和北大方正“番薯网”的签约作家,还被《未来》杂志社聘为专栏作家。《微型小说选刊》在“当代微型小说百家”专栏、《微型小说月报》在“名家风采”专栏,都刊发了何开文的一组微型小说作品,以及几帧风度翩翩的近影和作为重点介绍的评论文章;北大方正“番薯网”、天津出版集团、北京中大文景集团前不久还在“番薯网”上以单独网页重点推出何开文的100多篇微型小说作品,让全国读者了解他及其作品。 从20世纪90年代起,何开文便用自己的专集、专著与全国各地的文友交流,收藏作家、作者各自签名的书籍达600多本。其中不乏名人名作,如杨益言的《红岩》、庞瑞艮的《少年周恩来》、凌鼎年的《再年轻一次》等。闲暇之时捧读大作,如同与这些名家晤面,领悟提高水平,提升层次的精要。由于此类书籍的数量和质量均属上层,他成已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平时,何开文总是把读书作为每日必修的功课。买书是他的任务,读书是他的嗜好。“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他把宋朝诗人尤裹的这段话当作座右铭。他说:“与书结缘,对于不甘荒度人生的人来说是一大幸事,而通过读书使之增长知识,则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此,我以一句古诗赠送乡贤:“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0年2月1 日写毕于宝应县阳光锦城 (作者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宝应县文联历史文化研究家协会主席)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