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39|回复: 0

沈鸿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 17: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在广洋湖镇东溪村,大人、小孩都亲切地叫他“老沈”。这位老党员用他的挚爱,书写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赤诚。他用平凡的小事,编织着自己平凡的人生。他用润物细无声的些许小事影响着百姓,娱悦着人心,播洒着文明。
      1946年,沈鸿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期在农村长大。由于家庭贫困,他饱受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冷暖,养成了崇尚节俭、急人所难的良好秉性。多少次,他暗暗发誓,要改变自己;多少次,他暗暗立志,要用善举服务于大众,要用善心,服务于农民,服务于乡亲。
      改革开放后,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兴起,他来到扬州石化管件厂做起供销员,长期奔波在他乡,为家乡的企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进而改变着自己,改变着他的人生。严谨敬业的工作精神使他的物质生活,日臻富裕,激发了他热心向善的秉性,他更加渴求为家乡,为乡亲传播暖意,奉献爱心。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富了别忘乡亲,好了别忘党恩。
      2006年他从成都回到了家乡,看到村中道路还是那样,弯曲狭窄,下雨泥泞不堪,刮风飞土扬尘,处处凸显着险情。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边责备自己对家乡的关心不够,一边决心要为家乡修出一条好路。
      要想修路,没钱不行,村里债务累累,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为继更别说拿出专项资金来修路。让村民各户摊派,筹集路款,村民也有抵触情绪。于是,在了解情况后,老沈决定担负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他要领头完成这一造福大众、造福后代的善举。他找到村委会,拍着胸脯说:“我不要你的一分钱,只要你在工作上支持我,不出一年,我会给东溪村修筑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从此,他靠自己人格的力量,游说着东溪村在外的仁人志士。年长的,他提着礼物登门拜侯,倾诉乡情;平辈的,他叙谈友情,晓之以理;晚辈的,他直接下达任务。他曾经两个月内,三下苏州,两上成都,到处游说,为筹集修路、建桥资金,不辞艰辛。诚挚的乡情,感动着身在异乡的东溪人。老沈无私的热情让身在异乡的东溪人为之动容。苏州客商张建华是老沈的亲戚,清明节回家扫墓,听过老沈的话,慷慨捐款5000元,并承诺以后每年都会为家乡捐款,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流火的七月,老沈冒着酷热,亲赴成都,劝说在成都发展的能人,为家乡发展献爱心,一次筹款7500元。他自己也慷慨捐款数千元,还积极动员子女、亲戚捐款数千元……。
      修路的钱筹集差不多了。但是路面的宽度不够,而要修一条较为宽阔的道路,就牵涉到村民房屋动迁问题,这可是一项比筹款更难的工作。于是他就走东家,奔西家,一一做思想工作。村民朱连玉的房子,影响路的拓宽,他就三番五次去做工作。在他多次劝说下,房主深受感动,终于同意拆迁。在拆建工作中,他起早贪黑和做义工的村民同甘共苦,同房主一起建造房屋,让全体村民感动万分。
      在修路过程中,他为了节俭材料,减少资金,带领人们一起设计,一起施工,手磨破了,不说一声;人老了,体力不支,歇一歇再干。每天干得筋疲力尽,家属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劝他歇几天,他总说工程没有结束,我怎么能休息呢?为了家乡,趁能动,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吧!
      老沈在各方面协助下,靠着人格的魅力,使耗资数十万元的路通了。从此,东溪村的桥梁坚固了,道路宽广了,主要街道都是水泥路面了。在东溪的大街小巷,百姓都在谈论着,老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好人”。
      现在的东溪村容村貌整洁,村风和谐。这样的局面离不开老沈的呕心沥血,以及一批建设家乡的热心人的支持和参与。老沈更是赢得了所有村民的尊重,人们把他当成了贴心人,大事小事总爱和他商量。
      2009年10月,吴鹤山弟兄之间为赡养老人有争论,村委会屡次调解无果。于是,村民请来了老沈。兄弟们见老沈来了,态度出奇的好,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却很难达成共识。老沈不急不躁,春风化雨,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孝道说起,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让兄弟们心悦诚服,成功化解这起家庭纠纷。近几年经老沈化解的矛盾纠纷就有数十起。他不计报酬,不谋名利,人们都说,好多事,只要老沈出马,就能成功。
      东溪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业余文化宣传队。它传播着文化,它传播着文明,老沈就是业余文化宣传队的发起人。
      2004年沈鸿顺带领几位老同志组建了近30人的业余文化宣传队。他们自筹资金7000余元,购置了服装、花船、彩龙、音箱等道具,以扭秧歌、打腰鼓、闹元宵、舞龙、划龙船等民间传统文艺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喜闻乐见、诙谐风趣的文艺节目,用先进的文化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用文艺宣传,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人们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2012年春节快到了,沈鸿顺身在成都,却惦记着春节村里文化活动安排。晚上老沈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知道文化宣传队没有他组建不起来,没有他组织协调,排练春节文娱演出更是难上加难。若是要回家乡,又如何向妻子和儿子交待呢?从成都回到家乡,仅路费就要上千元,妻子很不愿意。他的孩子不理解,成都的事业刚刚起步,需要父亲的帮忙打理。一方面,老沈将手里的事加紧做,另一方面,反复做妻子和孩子的思想工作。他说:“我是一个普通党员,不能为党做什么大的事情,只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做一点平凡的事,村里的业余文化宣传队离不开我。”他的意愿已定,妻子看到他这样的坚决,儿子望着父亲那么的执着,被他的精神打动,就不再提留下来的事了。
      回到家中,寻找演员可是一件难事。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能够演出的村民少之又少。他就想尽办法,走东家,跑西家,白天工作不行就晚上,一次不行就两次。很多人被他的精神所感染,被他的真情所感动。演员齐了,节目排练酸甜苦辣自不言说。经过精心排练,春节演出节目出炉了,村里顿时热闹起来。玩龙船、打腰鼓、舞彩龙,吸引了众多乡邻观看。村民观看了文艺节目,娱乐了文化生活,又得到了心灵的熏陶。从此,东溪村村民打牌酗酒的少了,热心公益的多了;邻里家庭的纠纷少了,文明和谐的气氛浓了。人们都说老沈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近七旬的老沈,从不认为自己老了,用他的话说:“共产党员,永远不会老,只要他活着,就应该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就应该为人民,为大众做一些有益的事。”这不是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而是一名普通老党员的真实心声!(广洋湖镇民政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