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95|回复: 0

[活动] 学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 23: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宫
宝应学宫是苏中地区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它总体建筑格局保留了我国古代学宫的基本特征。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四代,两度毁于战火,明、清均重修,直至清代中叶,已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至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河环绕,石桥临空,南濒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六魁亭等建筑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蔚为壮观。学宫又名孔庙,文庙,它不仅是祀奉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庙宇,而且是古代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还是元、明、清三朝地方政府设立专供生员读书的学校。
站在学宫门前,向南看,棂星门位于戟门的正前方,南临泮池,为石构建筑,通宽6.5米,现在的门头没有完全修复,只剩四根石柱,下方的石块上均雕刻了双狮抱绣球的图案,惟妙惟肖。
棂星门南临泮池,泮池也叫泮宫,是官学的标志,古代有“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之说,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天子用圆形,诸侯只能用半月形,当然孔庙前的泮池也只能是半月形的了。泮池也就是孔子的砚台池,后来做了养鱼池,养了一池莲花。泮池栽植荷花有着极其深刻的含义,古称“一品清廉(莲)”,要求儒生们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以后,不管做多大的官,都要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清正廉洁。
泮池南接迎秀桥,迎秀桥又叫状元桥。相传宝应唯一的状元王式丹高中以后,回乡朝拜孔庙,县令便将迎秀桥改名为“状元桥”。从那以后,宝应就有“走三桥”的习俗。宝应人结婚,新娘的花轿要“走三桥”即玉带桥、多智桥、状元桥,以求早生贵子。小孩满月时还要抱着孩子走三桥,以求五子登科,后代发达。
宝应自嘉靖37年修复城池后,科举一直不兴。万历十三年知县韩介听信堪舆家言,“宝应之所以科举不兴,是因为孔庙前没有出路”于是他下令在泮池前的玉带河上架起了迎秀桥,以迎湖秀,塞便益门,开小南门,全国各地唯独宝应有五座城门。据说从城门改造后,宝应登科的人果然就越来越多了,在清代还出现了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的盛况,这在全国的县市中也是不多见的。
学宫坐北朝南,建筑有三部分组成,第一进为戟门,第二进是大成殿,第三进是明伦堂。古代立戟为门,指显贵之家或是显赫的官署,戟门是単檐庑殿顶,一般行入泮礼要通过这个戟门进入大成殿的。过去的学宫东为副学署。西为射圃厅,布局对称,各得其势。现在的射圃厅已经改为体育场,副学署的大门为一高两低三楹古牌楼,就是我们看到的改建后的鼎甲坊。中楼楣上有“鵬抟九万“四个字。鹏抟,典故名,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的时候,海面上急骤的狂风,大鹏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飞了六个月的时间才歇息。后遂以“鹏抟”指大鹏展翅,盘旋而上,比喻人之奋发有为,志向远大。其下三楹楣上分别为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的匾额,壮观,气势雄伟,俗称“三鼎甲坊”。明永乐十九年高昭成为宝应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到明清两朝共考中进士54人,举人202人,贡生502人,尤其到清代一县之内,三甲俱全,历史罕见,为纪念此事,在学宫门前建了鼎甲坊。门前三甲齐全,古县荣耀倍增。
大成殿的前面是两株古木,有410年之久的银杏。这是树中的活化石,属一级保护树种。东边的银杏稍大,高13米,精围4米13,西边的银杏高约10米,精围2米46。这两株一公一母,经历400多年的风雨,依旧苍翠欲滴,生机勃勃,他们立于大成殿前,穿越厚重的历史,至今还郁郁葱葱,庇荫后人。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大成殿又名先师殿,“孔子之谓集大成者”故皇帝赐名“大成殿”。明初始建,嘉靖36年遭倭寇烧毁,后重建,清顺治大修。到1992年重新修缮,大成殿是保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明初建筑,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五间16米6,进深九檩13米6,建筑面积约254平方米。殿前设踏跺,殿内方砖铺地,红木柱,东西两耳门。
大成殿作为单体建筑独具特色,主要有四个特色:屋面举架,抬梁式结构,柱网平面布局减柱造,九脊重檐歇山收山顶。前檐明间带骑楼,屋面覆盖小青瓦。正脊垂脊戗脊均用灰色花瓦垒砌。正脊两端安正吻,垂脊安化鱼身怪兽,戗脊头安鱼形兽。脊兽也叫甍兽,吻兽,通常由瓦或琉璃制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分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古代木建筑最大的威胁是火灾,传说脊兽能喷水降雨,消除火祸,当然这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不同等级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的限制,这些都是祥瑞的象征。枋木雕刻云形花纹,雕梁彩绘,结构大方,红而不艳,集古、雅、大、美于一体,作为明初建筑保存如此完整,具有很高的价值。现在的大成殿作为阅览室,继续发挥着作用,想必坐在这里读书,必定会沉下心来,感受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大成殿的后面是明伦堂,是古代讲学弘道之所。明伦堂,小瓦平房,面阔3间,进深7檩,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仁也,人仁文明之上,小民亲于下”出自《孟子》,也是明伦堂的由来,教导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
现存的大成殿和明伦堂是保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明初建筑,其他仅存遗迹。学宫建筑沿革清晰,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建筑史和江淮地区儒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宫后面曾经堆土为山,竖方亭于其上,名曰“状元峰”,历久坍塌,遗留一巷,名“学墩巷”。
从宝应学宫走出的名人很多,仲本,仲兰,朱应登,朱曰藩,乔可聘,乔莱,王式丹,以及朱士彦,朱士达,朱仕廉,刘台拱,无一不是政绩非凡,清正廉明,为学宫争得了无上的荣耀。乾隆下江南,路过宝应,曾到学宫巡查,少年周恩来在宝应期间,也曾到过学宫学习游玩,这里也留下了伟人不平凡的足迹。
相关链接:状元王式丹有个著名的“花甲状元”的传说。
王式丹字方若,号楼村。江苏省宝应县广阳湖镇双楼村人,祖先自苏州迁至宝应。明洪武初年于宝应白田,高祖王乾以笃行称寿百岁,祖父王有容康熙三年选江西泰和县知县,著有《贻清堂稿》等。王式丹生于书香门第,勤奋好学,少负文名,二十余岁是其诗词就弘深清壮,沉郁顿挫,以为绝伦。江苏巡抚揖《江左十五子诗选》,以王式丹冠其首,诗集一出,争相传诵。但就是他这个奇才,早年科考不顺,屡试不中,而立之年才补上一名秀才。在他59岁那年的冬天,他在街上为人书写春联。忽然来了个外地客人,对他说“先生,我有一上联,走遍大江南北无人对出,今先生如能对得,即请代书墨宝。”王式丹见来人器宇轩昂,非等闲之辈,便恭敬地说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上联是?”来人说“我名高天赐,上联是‘壶中热酒翻花滚’。”过去天冷,拿一个小酒壶在手炉上热了酒吃的,王式丹抽出一张红纸写出上联,沉思片刻,便龙飞凤舞地写出下联“案上春联带草书。”以草对花,极为工整,花非花,草非草,堪称绝对。来人连连称赞,对他说:“先生如此高才,何不求取功名?”叫他明年务必上京赶考。第二年宝应上空出现五彩祥云,王式丹又赴赶考,竟然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最后高中状元。原来这高天赐就是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王式丹也就成了 中国科举史上著名的“花甲状元”京城十年,王式丹官至翰林院修撰,纂修《皇舆图表》《大清一统志》《朱子全书》及分校《二十一史》等著作。年74岁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