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初涉人世的高中毕业生。面对许多“香饽饽”职业,我毅然选择从教之路。 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我随小木船驶向十几里路的鲁庄初级中学。小船行至学校南首小木桥畔渐渐靠岸。校长——许诺老师,还有梁坤老师夫妇俩边向我微笑、招手,边向小木桥走来。我迫不及待地跳上岸向久违的三位老师迎去。接着,许老师安排职工帮我搬卸行李住进早已为我准备好的简陋宿舍。梁老师夫妇热情的领我到他们简洁的小屋,一个打水拧毛巾给我擦汗,一个沏茶让座。浓浓的师爱把我的思绪引向几年前的课堂…… 小时候我非常腼腆,一向不苟言笑,上课惟恐老师喊我回答问题。可上初中偏偏躲不过几位老师期待的目光。他们总是带着微笑耐心地“逼”我这个“哑巴”在同学们面前讲话。渐渐的我便有了举手发言的勇气,沉默寡言的我变得爱说爱笑,爱唱爱跳。 “小于,你就任教初一语文、音乐,兼班主任吧!”许老师充满信任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面对几十双眼睛忐忑不安。许老师怕我怯场,悄悄站在后门听课,不时投以鼓励的目光。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恰巧身体不适,但我照例像往常一样自信地走上讲台,微笑着注视同学们。突然,发现教室里坐着一位三十多岁戴眼睛的先生。顿时,我紧张得虚汗涔涔。记得讲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一篇论文。当时没有参考书,我壮着胆照本宣科坚持讲了一堂课。“当!当!当!……”终于盼来一串下课铃声。 我无精打采地回到办公室。原来这位突然袭击的“不速之客”是文教局派来检查教学工作的丁股长,许老师有意让我这“嫩竹竿”接受严峻考验。虽然丁股长对我印象很好,没有横挑鼻子竖挑眼,但我还是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几天后,我突然收到一大卷散发着墨香的语文教案。邮址:宝应县文教局丁缄,我猜定是许老师迫切让我“充电”要求丁股长特地给我寄来。手捧教案,我心潮翻滚,这分明是一份厚重的师爱和殷切的希望啊! 为了让我迅速进入“角色”,许老师耐心指导我如何做好班主任;梁坤老师认真地点拨我写好教案的技巧;她的爱人王源堂老师热情地为我讲授乐理知识,手把手地教我弹奏风琴。 在师爱的阳光下,我无怨无悔地面对清贫的生活。校园荒僻,茅屋柴扉,我毫不在意;办公以床代案,撸几块碎砖当凳,我照样备课;两分钱一碗咸菜汤就米饭我吃得喷香…… 时过境迁,师爱难忘。1996年12月8日,早已调至宝应县城工作的许老师和梁老师夫妇来鲁垛高级中学参加母校四十周年庆典。同学告诉我,三位老师早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他们曾经用爱的阳光呵护的“小草”——小于老师。我不禁眼睛湿润……
|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