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卷十一、关于荷花的故事

2013-11-10 09:19| 发布者: 今日宝应网| 查看: 851| 评论: 0

文学名著中的“荷花”

在许多文学名著中有一个又一个荷花丽人的形象,这里不妨试举两例,一是《红楼梦》中的芙蓉花——晴雯;还有一个是《聊斋志异》中的“荷花三娘子”。

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因而以花比喻美女,这是古今中外的传统习惯。曹雪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毛泽东曾称赞说:“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单就书中写花而言,就可见出曹雪芹不但熟悉百花特征情态,而且对花木典故了如指掌,随手拈来。《红楼梦》中不但有大量的咏花诗,而且我们可以根据书中喻意、金陵十二钗判词和三十六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各人所抽花签来分析,曹雪芹是有意识地把大观园中的众女子——与传统花卉相对应的,形成了一种象征性喻体。

木芙蓉喻林黛玉,牡丹喻薛宝钗,芍药喻薛宝琴,桃花喻袭人,海棠喻史湘云罂粟花喻王熙凤,梨花喻妙玉,昙花喻贾元春,迎春花喻贾迎春,杏花喻贾探春,曼陀罗花喻贾惜春,梅花喻李纨,樱花喻尤二姐,虞美人喻尤三姐,兰花喻邢岫烟,紫藤喻麝月,杜鹃喻紫鹃,牵牛花喻巧姐,蔷薇喻龄官,水仙喻金钏儿,女贞喻鸳鸯,凤仙花喻平儿,含笑花喻小红,柱顶红喻司棋,野玫瑰喻芳官,凌霄喻娇杏,仙客来喻秦可卿,夫妻蕙喻蕙香,······那么,荷花喻谁呢?一是并蒂莲喻香菱,后面将有叙述;二是荷花喻晴雯,下面单表晴雯与荷花。

晴雯是一个美丽、纯洁、高尚、精明的女奴,就性格人品而言,与黛玉颇有相似之处。书中写到这个丫环的命运判词时说:“贾宝玉将橱门开了,又拿出一本《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来,揭开看时,只见这首页上画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晕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她是一个连家乡姓氏都不知道的女奴隶,然而她有骨气、有胆识、不附势、不媚俗,心直口快、聪明伶俐。从“撕扇”和“补”中可以见出她对宝玉照顾体贴、忠贞不二,怀有爱心而不偷偷摸摸,亲密无间而又光明磊落。她象是黛玉的影子,“天天打扮得象个西施”,“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但他比黛玉更有少女天真活泼、令人魂飞神驰的风韵和魅力。所以袭人说:“太太只嫌她生的太好了,未免轻狂些。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心里是不能安静的,所以很嫌她。”果然夫人查抄大观园,把她看着眼中钉,首先拿她开刀,向她大泼污水。最后将她带病撵出大观园,活活折磨致死。

宝玉和晴雯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共同基础,夫人说她“天天作轻狂样儿勾引宝玉”,宝玉却把她看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纯洁的莲花。晴雯病重睡在她姑舅哥哥家里,宝玉不顾主仆等级制度的界限,夜晚偷偷前去探望她,二人倾诉衷肠。晴雯死后,宝玉无限悲伤。七十八回写道:“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环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呆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至灵前一祭,岂不失了礼?因用晴雯素日所喜欢之冰绡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此诔文洋洋千言,前序后歌,感情浓烈,异采纷呈。他揭露了大观园中阶级斗争的残酷现实,控诉了封建宗法势力对下人的迫害,热情歌颂晴雯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情;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贾宝玉以炽热的感情、生动的比喻尽情讴歌了一个普通的女奴,这难道不是曹雪芹本人民主思想的一种体现么?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不少是以莲、荷为名的,如《莲香》、《白莲教》、《寒月芙蓉》、《莲花公主》、《荷花三娘子》等。其中莲香与莲花公主皆是狐精,《白莲教》与《寒月芙蓉》记载的是两种幻术,只有“荷花三娘子”才是荷花仙子。此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湖州有书生宗湘若,秋日巡视田垄,遇一狐狸精,幽会月余,密无知者。一日遇一番僧,见他气色不好,说他染上了邪气,书符二道,捉狐坛中,欲烹煮令毙。宗生念其恩爱,大为不忍,启符放之。女子从坛中出,狼狈稽首曰:“大道将成,一旦几为灰烬。君仁人也,誓必相报。”遂去。宗生病重,狐女派人送药至,服后而愈。一夜复来,宗生握手称谢,二人共饮,情不能禁。狐女曰:“我当远去。今为君觅一良匹,聊足塞责。”宗问何人?女曰:“明日一早至南湖,见有采莲女着冰绡帔巾者,当急寻之,若迷所往,见有短干莲花隐藏叶底即采归,燃蜡烛薰其蒂,当得美妇。”言讫告别,宗生挽留而不能。次日如教至南湖,见荷荡中采莲佳人甚多,其中以一垂髫穿冰绡者为最美。宗生急忙划船靠拢,人即不见,又拨开荷丛寻找,果见红莲一枝,干不盈尺,折之而归。将花放桌上,将点蜡烛薰之,回首已见丽人在屋,笑曰:“呆书生,谁人教你?我是狐妖,你岂敢要我。”宗曰:“此又何须人教,我自能识卿。”捉其臂,已化为怪石,高尺余,面面玲珑。宗生将石放置案上,焚香拜祝。至晚,门窗上锁,生怕失去。次日醒来,急忙寻视,石已不见,又变为一方纱巾,芳香滑腻。至晚,他即将纱巾揣怀中而卧,忽然化为丽人,同床共枕,恩爱非常。从此以后,家中箱柜金帛常满,不知何来。生一子。六七年以后,一日忽谓宗曰;“夙缘已满,请与君别。”宗闻泣下,对曰:“卿归我时,贫苦不能自立,赖卿而得小康。卿无亲属,何忽言别?”女怅然曰:“聚必有散,亦是常理。儿有福相,君寿百年,更有何求?妾本荷氏,如思念我持旧物呼荷花三娘子即见。”遂飘然而去,宗跃起仅捉得一鞋,落地化为石燕,红似丹朱,莹若水晶。检视箱中,冰绡纱巾尚在。每当思念心切,持巾呼名,则宛然在目,只是不语而已。

此篇写了两个女子,一个狐精,一个荷仙,她们虽皆非人类,却都是国色天香,感情真挚。陆放翁有诗云:“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可以为此传神写照。近年,《聊斋》被拍成电视连续剧,《荷花三娘子》也被拍成了电视片。

并蒂莲的爱情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湖北当阳玉泉寺附近有个大庄园,园主有一千金叫莲姑,她爱上了一位叫蒂哥的轿夫。二月十五玉泉寺庙会,两人在寺内丹池边约会,假装赏花,倾吐爱情。莲姑悄悄地将自已亲手绣织的碧纱香罗帕送给蒂哥作定情之物,不巧被园主迎头撞见,他勃然大怒将蒂哥毒打一顿,罚到磨坊推磨,又把莲姑许配给县太爷做妾。莲姑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第三天夜里与蒂哥一起逃走。家奴们闻声打了灯笼紧紧追赶,到了玉泉寺无路可逃,两人便抱在一起跳入池中,······次年二月十五,池中便生出香手帕般的荷叶,开出了一支并蒂莲,人们说这是蒂哥与莲姑的化身。后来这玉泉寺的并蒂莲越开越多,至今已经灿然满池了。

在湖北鄂西苗家山寨里也流传着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莲哥的土族青年,因反对土司被判处沉潭。莲哥逃进深山,与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苗族姑娘花妹巧遇,结成终身伴侣。可是土司强行坚持“土苗不准通婚”的禁令,迫使这一对恋人双双跳潭,化作并蒂开放的莲花。

《幽明录》说:汉代永平五年,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翻山越岭迷失了归路,见有一条山溪,溪边有两个妙龄女郎,都是天姿丽质,把他们带回家去留住半年。后来他们思念家人,两仙女便送他们回归。回乡后以历七世,重返山中再也没有找到她们。宋邵雍诗云:“汉室婵娟双姊妹,天台缥缈两神仙。当时尽有风流过,谪向人间作瑞莲。”说她们犯了“风流过”,被罚到人间变成了并蒂莲,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联想。

金章宗泰和(12011208)年间,直隶大名府有一对青年情侣,父母已经为他们订下白头偕老之约,郎才女貌,甚为相得。谁知阻力横生,好事不谐。两人忠贞不二,一同投水殉情,老百姓无不叹息。这一年此湖荷花盛开,无不并蒂,红裳翠盖,一水皆香,观者无不惊异,都认为是那对情侣的精魂所化。当地流传开一首民歌:“花开两姊妹,蒂并一夫妻。芬芳共珍重,风雨紧相依。”

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望造了一朵并蒂莲,这就是丫环香菱。在“怡红院群芳开夜宴”中,香菱抽了一枝签,名并蒂花签,正面题着“联春绕瑞”,反面是一句:“连理枝头花正开。”果然如此吗?非也。香菱本是甄士隐的女儿,原名英莲,被拐卖给冯渊,自幼受尽了打骂。长成以后,一表人材,被薛蟠抢而为妾,取名香菱。她性极聪慧,随黛玉学诗,竟于梦中得佳句。可惜红颜薄命,落在骄奢淫逸的恶少薛蟠之手,又遇上一个妒嫉暴戾的悍妇夏金桂。后薛蟠喜新厌旧,收了宝蟾又遗弃了她,三面夹攻,令她终日悲伤,酿成了干血之症,一病不起,香消玉殒。正如《金陵十二钗》中给香菱安排的判词所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美丽罕见的并蒂莲其实古今皆有之,然而旧社会婚姻不能自主,拆散了一对对有情人,幸福从何而来?所以历史上关于并蒂莲的爱情故事绝大多数都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带着凄清的悲剧色彩。“人生是花,爱便是花的蜜。”今天新中国男女婚姻自由,双方自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比翼鸟双宿双飞,才使并蒂莲愈开愈美,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花。

短篇小说中的“荷花”

《丽情集》载,处士陈陶隐居西山,品行高洁,既不爱权,也不好色。朋友故意考验他立身是否坚定,就送给他一位年轻貌美而且颇具性感的小妾,美名莲花。陈陶虽与美妾同室而寝,同桌而饮,却从无任何亲近表示。莲花计无所出,只好献诗求去。诗云:“莲花为号玉为腮,珍重尚书遣妾来;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陈陶欣然答诗,诗云:“近来诗思清如水,老去风光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原来他不近女色,是想修道成仙。

《续本事诗》载,王氏精于词赋,心性极高。父母多次为她择婿,均因男方学识浅薄而遭她回绝。以至年过二十仍待字闺中。王氏终身难托,满腹惆怅,作《咏怀诗》云:“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枕愁。”恰好著名词人赵令鳏居,得《白藕诗》大喜过望,遂托月老从中撮合。文坛两杰珠联璧合,羡煞无数多情男女。

明代还有一篇小说叫《小青传》,记述的是杭州女诗人冯小青,由于遭受封建礼教的压迫,婚姻不能如愿。她在西湖边上看到并蒂莲花竞相开放时,触景生情,口占一绝:“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此外在中国古代其他短篇笔记小说集中,也不乏“荷仙”的故事,如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中的“荷花仙子”,明代冯梦龙《情史》中的“并蒂莲”,清代闲斋氏《夜谈随录》中的“藕花”,宣鼎《夜雨秋灯录》中的“十丈莲”,杨凤辉《南皋笔记》中的“莲卿”,王韬《淞隐漫录》中的“莲贞仙子”等等,可谓数不胜数。这些故事或歌颂执着的爱情,或叹惜尘世污浊对人性的摧残,这些荷仙莲女的故事,实际上是古代封建压迫下现实社会的反映,同时折射出青年人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恶势力的愤怒控诉。

莲神太子

“药不到樟树不灵,莲不经广昌不香。”这是江西的一句民谚,说的是江西省广昌县产的莲子远近闻名,色白粒大,清甜味美,营养丰富,中外驰名。广昌莲子早在唐代已有记载,古代曾是朝廷贡品。现在全县植莲4600多公顷。在广昌白莲主产区白水寨西溪村还有一座莲神太子庙,其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隋末唐初社会动乱,土匪横行,村民们纷纷逃到隔江相望的江家寨藏身避难。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土匪虽攻不上来也不肯退去,相持日久,难民们粮少衣单,饥寒交迫,渐渐坚持不住。一位村民深夜边哭边唱道:“冷风阵阵山月空,强盗横行世不公,问天人间几许苦,莲池何日荷花红?”这悲苦的歌声飘上天宫瑶池,被正在赏荷的王母娘娘听到了,便问众神:“下界莲乡遭劫难,谁愿扶弱除强梁?”只见跳出七个小男孩,齐声应道:“我等愿往!”原来他们是莲神七太子。他们领旨下界,身系莲花兜,头顶荷叶帽,手持莲花棒,肩背荷叶篓,驾云来到江家寨,三拳两脚把土匪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还给村民们送来了莲花饼、荷叶酒,给他们止渴充饥。又和村民们一同返回白水寨,重建家园,抢种白莲,直至莲叶铺绿、荷花放红他们才告别乡亲返回天庭。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村民们便把此日定为“莲花生日”,又称荷花节。又把白水寨西溪村改名为赤水镇太和村,取个太平祥和之意。

几年后的又一个莲花生日,此地突然山洪暴发,大水中漂来了一株古樟树。水退后村民们将此樟树锯成七段,七个自然村庄各存放一段。夜里村民们忽然听到有童音唱歌:“荷花六月香,为世降祯祥。辞别瑶池地,化樟到莲乡。”众人幡然醒悟,莫非是莲神七太子降临我地。第二天就请木雕师傅把七段古樟雕刻成七太子的形状,在江家寨依山傍水处建起一座神庙供奉七太子,名曰“莲神太子庙”。庙中楹联曰:“莲逸清香远,神庇福泽长。”“荷花广织田地锦,仙子深通世人心。”“神妙香缘联闽赣,太和气象贯乾坤。”

从此以后,村里以每年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定为莲神太子庙会,因为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三省的群众都来赶庙会。大家穿着盛装来酬莲神,庆丰收,表演文艺节目,交流各地产品,品尝莲藕美食,青年人谈情说爱,老年人走亲访友,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民间故事中的“荷花”

     浙江流传着一个《荷花仙子》的故事:从前柳树村有户人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年迈,儿子柳郎十分孝顺,但年过二十尚未成亲,母亲十分着急,身体又不好,竟然愁出病来。柳郎到处求医,有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二百里外的东山顶上有颗灵芝草能治你母亲的病,但生在悬崖峭壁,常人难以采到。小伙子便跋山涉水来到东山,不畏艰险地爬到山顶,看见峭壁上果然有棵灵芝,他冒着生命危险爬过去,终于采到了这棵灵芝。可是没有回头路可寻,脚下一滑便掉了下去,云里雾里,也不知道落有多深。忽然被一个人把他接住了,原来是个美丽的姑娘。

姑娘把他带到自己的家,这深山野谷远隔尘世,无人到此,山谷中几间茅舍,窗明几净,门前一片小湖,长满荷花,一片锦绣,清香扑鼻。姑娘说:“这里是荷花庄,我是荷女,你如愿意就留下来吧。”小伙子说:“姑娘救了我的性命,我愿意与姑娘相伴终身,可是家有老母卧病在床,我采灵芝就是为了给她治病,所以我还是要回去。”姑娘说:“你如果有心娶我,不如把老母接来。”小伙子欣然同意。

第二天柳郎告别荷女回家,荷女拉着他腾空而起,把他送到山腰有路的地方,他走了一天的山路,天色已晚,忽见前面高屋大院华灯高照,便前去求宿。进了大门,见屋里金玉满堂,来了一个珠光宝气的女子,见小伙子一表人才,便要和他成亲。小伙子急了,说:“我已经有老婆了,不能再与你成婚。”便逃出屋来,但大门已闭,院墙甚高跳不出去。他前转后找,忽见墙头上抛下一根绳来,抓住绳索便爬出高墙,原来是荷女前来搭救。荷女说;“那个女人是狐狸精。”送他出了山林自己才回头。

柳郎回到家,用灵芝煎汤治好了母亲的病。他母亲对他说:“儿呀,你走以后我梦见你成亲了,那姑娘很漂亮,我高兴极了,认为自己了却了最大的心愿,一觉醒来没想到竟是一场梦。”柳郎说:“妈,那不是梦,儿子真的有媳妇了,明天就带你到她家去。”母子俩行了几天,柳郎终于来到这个山谷,又找到了荷女的家。但他在房子里却找不到荷女的身影,他便跑到湖边大声喊道:“荷--”,忽见一朵大荷花连连向他点头,转眼间荷女已站到了他的面前,老妈妈上前仔细端详,说;“啊呀,我梦里的姑娘就是她。”

第二天荷女和柳郎成了亲,从那以后他们便和老母亲生活在这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里,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在河北民间有一《百花潭》的故事:传说唐朝有一冀国夫人,她有一小女信奉佛教。有一天女孩在湖边玩耍,来了一位高僧,递给她一件衣裳,说:“姑娘,请你帮我洗一下。”她欣然答应,接过衣裳便到湖边洗涤,没想到每一漂洗竟有荷花应手而生,衣裳洗净,已是荷花满池,她十分惊讶,回头送衣给僧人时已不见人影。从此以后人称此湖叫“仙人百花潭”。

山东微山湖有一个鲁班的故事:传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他年轻时很聪明,有一天他割草时无意被一草片把手划破了,仔细一看这细长的叶子边缘有齿,他受到启发便发明了锯子,从此以后比用斧劈木料更省劲更整齐了。农民进城路途遥远,日晒雨淋十分辛苦,他又为人们建造了几个路亭,供人们歇脚,还可遮阳躲雨。有一天他行至半路忽然下起雨来,真是前不巴村,后不巴店,忽然迎面跑过来一个采莲姑娘,头上顶着一张大荷叶。鲁班问:“你是何人?”姑娘回答:“我叫莲妹。”他心头一亮,此后便和莲妹天天研究,觉得荷叶能放能收,便根据荷叶辐射的筋络制成伞骨,蒙上油布,终于造出了第一把伞,成了人们遮阳挡雨的工具。姑娘见他如此聪明便嫁给了他。在今天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中,尚有鲁班故居和鲁班饭店,那些女服务员个个长得像莲妹一样漂亮,鲁班已经改行,做饭店老板了。

全国各地关于荷花的民间故事数不胜数,绝大多数都是爱情故事,本书篇幅有限,不能全部收录。


超赞

关注

我顶

无聊

路过

最新评论

今日宝应网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61号

投稿邮箱:new10024@163.com

QQ:101615387 微信:new10024 手机:13951448391

今日宝应网—宣传宝应 了解宝应 服务社会 服务网民

( 苏ICP备14058410号-1 )

返回顶部